選委選舉反映,香港人心不死

撰文:陳和順
出版:更新:
每次當北京使用權力的時候,香港人要求它清楚交代使用權力的理據,而不只是重申它有權有權有權。香港人就是要讓北京知道,它不跟香港人溝通不行,只想香港人聽話也不行。
陳和順
「高教界民主運動」30人名單全數當選,他們獲悉勝選後在台上相擁慶祝。(江智騫攝)

文:陳和順(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當選選委、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

12月11日選舉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再一次證明香港人心不死。今屆選舉的投票率比上一屆大幅增加,結果民主派選委數目亦由上一屆大約200席增至本屆325席。

在選舉前兩天,即12月9日,特首梁振英突然宣布不角逐連任,不少人猜測是否有人想拉低選舉委員會選舉的投票率?就算沒有梁振英不角逐連任的消息,投票率也可能不高,因為選舉委員會選舉只有20多萬合資格選民,社會氣氛肯定比不上立法會選舉。如果有合資格選民不知道選舉即將舉行,不足為奇。結果,投票率創新高,民主派在八個界別全取議席,例如高教界有30個議席,結果民主派全取30席。

當然,這一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就是由專業議政五位立法會議員牽頭,由14個界別的選舉委員會候選人組成民主300+,並且提出奪取選舉委員會超過300席的目標。在這14個界別之中,不少是上一屆民主派沒有躡足的。換言之,這一屆出現很多新面孔,而且很多都相當年輕。他們在各自的專業界別內動員,成績有目共睹,高投票率可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出現的結果。

這種動員能力的出現應該歸功於5位立法會議員的協調和努力。但是,能夠動員那麼多香港人,也必須歸功於我們的特首梁振英。他在過去幾年來不斷挑戰香港人的底線,挑動矛盾,製造衝突,撕裂社會,破壞制度,香港人真的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到了今天,就算是最溫和的香港人,也會破口大罵;就算平時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也會對政府的施政表達不滿,也覺得香港的政治出了大問題。人心思變,過去一年的立法會補選和選舉,已經反映出來。今次選舉委員會選舉的高投票率,同樣是人心思變的結果。

大家都說,特首選舉是小圈子選舉,為當權者度身訂造。但是,小圈子選舉並非牢不可破。特首梁振英下台之後,香港人下一個目標就是要盡量施壓,令下一任特首不能取得超過689票。現在民主300+取得超過300席,北京可以控制的,就只剩下不足900席。如果下任特首的得票少於689票,管治必然會繼續艱難。在可以控制的票數少於900票的情況下,要下任特首取得超過689票,難度相當高。如果有超過一個建制派背景的候選人,難度將會更高。要勸退任何一位建制派背景的候選人也不容易,因為要擺平候選人背後所代表的勢力和利益,會相當困難。

在民主派取得超過300票的情況下,北京將會十分頭痛。但是,這種頭痛是由北京的傲慢一手做成的。北京當日不是發表《白皮書》,指自己有全面管治權嗎?撇開所謂的「港獨」議題,我認為大部分香港人並非要挑戰北京的權力,但是,每次當北京使用權力的時候,香港人要求它清楚交代使用權力的理據,而不只是重申它有權有權有權。香港人就是要讓北京知道,它不跟香港人溝通不行,只想香港人聽話也不行。對於追求絕對權力,要求絕對控制的北京來說,要有權而不任性,要為自己使用權力時提供理據,這可不是一下子可以理解的,更不必再說接受了。不過,香港人心不死,我們會用響亮的聲音讓再頑固的人也必須重新思考。

當然,面對選舉委員會不足900票的狹小空間,北京也不會坐困愁城,而不主動出擊。它必然會嘗試分化這來自十四個界別的三百多位選委,在小範圍內收編個別的人,在大範圍內製造猜疑,最後嘗試瓦解三百多位民主派選委的團結。對於民主運動來說,團結從來是困難的。正如劉兆佳指出,民主派選委由上屆二百位增加至本屆三百多位,並不代表政治能量必然增加。但是,現在也是香港人,包括選委在內,最需要團結的時候。只有香港人團結,才能令北京認真面對香港人,聆聽香港人的聲音,在下任特首選舉的過程中吸納香港人的意見,瞭解香港的核心價值,反映香港人對施政的期望和訴求。

五年前,香港人犯了袖手旁觀,又或者心存僥倖的政治錯誤,造成今天香港的亂象和殘局。到了本屆特首選舉,選委的責任更加重要。三百幾位選委,現在就是大家放手一搏,為挽救這個陷於死亡邊緣的城市而努力,為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捍衛香港人的尊嚴而戰的時候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