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80後選委兄弟幫 不滿政制但決不移民 盼真普選成真

撰文:黃卓然
出版:更新:

動搖原有政治力量的版圖從來不易,但今屆特首選委,非建制陣營破紀錄取得至少327席。擔當「變天」重任的芸芸新面孔當中,有中醫界關家倫及建測規園界的關兆倫兄弟「拍住上」。踏入新一年,他們決心利用手上一票,冀為香港帶來改變。
兄弟幫兩人性格南轅北轍,卻同樣懷着實現真普選的理想。兄弟自小感情要好,每逢周末「撐枱腳」食早餐,閒時一起行山,不談風花雪月,而是論政談哲學。

關家倫(右)及關兆倫(左)兩兄弟,同樣當選今屆選委。在獅子山下,他們不談風月,卻愛論時政。(陳焯煇攝)

36歲的關家倫及35歲的關兆倫,年紀只相差一年,同是80後,自小感情要好,是成長的好伙伴,亦是參政之路的好拍檔。今屆特首選委非建制陣營破紀錄取得至少327席,其中建測規園界被非建制「洗倉」、中醫界亦有「零的突破」,至少5名非建制候選人獲選。關氏兩兄弟有份在這兩個建制派的票倉,成功搶灘。

哥哥關家倫畢業於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並在中文大學完成中醫藥博士課程。他亦是今屆選委新丁,是年輕中醫13人名單「十三同仁」成員,最終2人當選,名單冀為業界帶出新聲音。弟弟關兆倫則讀香港大學建築系出身,在佔領中環運動後,有份成立傘後組織「思政築覺」,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為姚松炎助選。在剛過去的選委選舉,關兆倫加入「民主300+」,亦是建測規園界16人選委名單「Covision 16」召集人,名單全數當選,成績理想。關氏兄弟加入的名單,同樣以落實雙普選為目標。

一個理論型 一個實踐型

弟弟關兆倫笑指,自己性格和哥哥非常不同,哥哥從小到大做任何事都總是「從容不迫」,自己則比較緊張,是實幹型。他憶述小時候,哥哥在大學聯招放榜日當日還在安心睡覺,一點都沒有緊張,自己卻比他更緊張,急忙幫哥哥留意放榜結果。說起往事,兄弟二人一同大笑,哥哥關家倫連忙解釋:「我是比較喜歡順應自然。」

母親(圖中)任職小學教師,對兄弟二人建立價值觀影響深遠。(受訪者提供)

父母教懂不能雙重標準 社會事件卻俯拾皆是

雖然性格不同,但兄弟倆自小受父母身教,擁有共同價值觀和理念。他們的母親是退休小學教師,父親做小生意,是典型小康之家。哥哥關家倫說:「由細到大,家中都非常重視公平、公道,可能是潛移默化,不可以有雙重標準的價值觀非常根深柢固。」他舉例,媽媽對兩兄弟從不偏心,買玩具一定兩人都會有份。平日準備晚飯亦很有心思,自己喜歡吃冬菇魷魚蒸肉餅,弟弟愛吃蝦仁炒蛋,如果飯桌上有蝦仁炒蛋,便會有冬菇魷魚蒸肉餅,總是有齊兩兄弟都愛吃的菜色,久而久之令兄弟培養了一視同仁的價值觀。

關家倫慨歎,他所愛的香港,卻發生多宗令他非常失望的事件,當權者處事總是持雙重標準,包括2011年國民教育事件、2013年人大831框架,以至剛發生因議員宣誓風波衍生人大釋法。

兄弟二人性格南轅北轍,剛巧可以互補長短。(陳焯煇攝)

不再杯葛 爭取到底

弟弟關兆倫亦說,母親自小教他「答應了的事便要做到底,不可以中途放棄」,亦成了他一生座右銘。他說:「即使對政制、環境有多不滿,我從來無想過移民一走了之,反而想盡一切努力爭取我認為是對的事。」他坦言,過去認為選委是小圈子選舉,以杯葛態度冷待,但他漸漸認為「杯葛、無視,其實並不會令制度變好」,因此決定參選,而高投票率令他感到希望。

經過選舉洗禮,兄弟二人現時都手執一票。關兆倫說,作為「民主300+」成員之一,將會與其他戰友開會討論提名及投票。他說:「有一樣已經非常清晰的,是投票和提名是分開。」他指出,現時有超過300票,足以提名2個人參選,提名目標未必是要「造王」,反而是讓那位候選人,向建制派特首候選人發問及引起關注,但現階段未有具體方案。哥哥關家倫非「民主300+」成員,但他表示會參考他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