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政綱.博評】一個月內扭轉民望必勝法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隨着傳媒廣泛報道張德江表示林鄭月娥是中央唯一支持的參選人,下屆特首選舉之戰似乎大局已定,但來自北方的祝福可能令一些市民反感,也許是這原因,最近多個民調均指出曾俊華與林鄭月娥的民望差距增加。可以想像,如果林太以低民望高票當選,情況會十分尷尬。
要在短短一個月時間扭轉民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呢?一個好政綱?別開玩笑了,大批選委早已表示支持林太,不必看政綱;至於在民間,民意紛陳,任何有清晰立場和實質內容的政綱都會引起部分市民的批評,這些爭議對提高民望益處不大。唯一叫人不能反對的政綱只有一件事──派錢。

林鄭提出每年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性開支。(李澤彤攝)

筆者相信林太和他的團隊已經掌握這個秘訣,所以她的政綱「第二步」演講會,除了派錢以外就只說要聽大家意見,沒有理念、沒有立場、也沒有實質內容;但請看各界的反應,連反對派的葉建源也收貨呢!

可惜林太還是說得太多,百密一疏,以教育界增加50億元恆常開支為例,整段論述前後矛盾,避重就輕,比業餘更業餘,隨便提幾個例子:

林太說:「特區政府的教育開支由回歸時佔GDP 3.42%……去到2015/16比回歸時更低,是3.3%。」

3.42% 和 3.3%兩個數字當然沒有錯,但並非事實的全部。回歸時香港的中、小、幼學生接近 110萬人,2015/16只有87萬多一點,跌幅近20%,即是特區政府對每位學生的教育資助增加了不少;林太要罵曾俊華守財奴,要另找證據了。

又說:「特區政府的教育開支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創新低,由25.3%降至2016/17年21.5%。」

林太近日不遺餘力說自己不是福利主義者,似乎忘記了誰人大幅增加福利開支,令其他支出的比例下降呢。

又說:「特區政府的教育開支… 佔GDP 3%-3.5%… 遠低於其他高收入經濟體。」

於是你會以為林太準備以國際標準制定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錯了。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Education at a Glance2016的報告,OECD 26國政府的教育支出平均佔GDP 4.5%,若按此比例計,特區政府的教育開支要由去年747億元增至超過1,000億元。那麽區區的50億元是如何算出來的呢?不知道,只知道加了50億後,比例仍然會留在林太認為是不合理的「3%-3.5%」水平。

再說:「近年教育政策在理念、方向、資源分配及執行上都出現問題。」

噢,理念、方向出錯就真是大問題了,林太是指教學語言政策?334學制?直資學校?電子教學?TSA/BCA?就近入學?不知道,只知道現時的教育政策基本上是2000年前教改的成果;論及資源分配及執行出錯,教育局長的上司政務司責無旁貸呢。莫非林太想問責於董先生和自己?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林太其餘部分的政綱,只需提出一個派錢表便已足夠,千萬不要再作任何論述,以免講多錯多,恆常派錢500億元,大概的分配如下便成:

長者退休保障100億
醫療100億
其他社會福利100億
教育50億
減稅50億
創新科技 50億
各界選委要求的項目50億

錢從何來?只要委任合心水的財政司和金管局總裁,責成他們要有5%投資回報,以林太七月上任時坐擁一萬億元儲備計,5% = 500億 = 理財新哲學 = 政綱。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