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博評】要公道評價各特首候選人的管治能力

撰文:關慶寧
出版:更新:

北京「兩會」前夕有傳言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於3月4日出席港區政協聯組會議,並對特首人選一錘定音。
不過,習總當日並沒現身,而由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到場發表講話。
值得注意的是,張德江此次沒提誰是「中央唯一支持的特首參選人」,反而強調特首選舉應該是一場君子之爭。

張德江強調特首選舉應該是一場君子之爭。(資料圖片)

據稱,張德江指出特首地位重要,不同於司局長,所以中央對特首必須有更高要求。他重申中央對特首有實質任命權,並非橡皮圖章,在出席港區人大代表小組會議時,他更聲言中央有權過問特首選舉。他呼籲政協委員在關鍵時刻要有擔當,堅定投票支持符合中央標準的特首人選。值得注意的是,張德江並沒有指責任何參選人「和外部勢力一起攪局」或「充當反對派代言人」, 只是強調候選人的管治能力要達到「中央對特首的要求」,似乎若有所指。

選戰期間,有人轉述「中央」的看法,指候選人曾俊華管治能力不及林鄭月娥,只懂財經金融,沒有全面管治經驗。有人甚至說,曾俊華hea足十年,他們似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還有人說,他是守財奴,說他制定財政預算案時多次估錯數,倒致庫房水浸。

在討論這些說法之前,請允許筆者先引述一個典故。中共元老薄一波在其回憶錄中憶述,1950年,周恩來總理曾和他談論著名的劉鄧大軍兩名領導人的工作方法。周恩來說:「據我多年觀察,他們兩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舉重若輕』,伯承同志則是『舉輕若重』。」薄一波問他更喜歡哪一種。周恩來說:「從願望上說,我更欣賞小平同志的『舉重若輕』,但說實在話,我這個人做不到這一點。我同伯承同志一樣,在工作上常常是『舉輕若重』。」

引用這故事是想說明,工作方式是因人而異的,可以像林鄭月娥那樣風風火火,呈現一副「好打得」的架勢;也可以像曾俊華那樣,默默管住政府的錢袋子。除了性格、經歷等主觀因素外,和兩人的工作性質也有關係,林太負責處理政制等敏感問題,所以曝光率高,曾俊華負責理財,除公布財政預算案時外,往往不大受人注意。但不能據此得出「一個在做事,另一個不做事」的結論。最終要看效果,曾俊華任財政司司長期間,發生了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香港經濟受到巨大衝擊,恒生指數由2007年10月的31,958點高位,跌至2008年10月的10,676點。特區政府在2008及2009兩年間耗資近900億港元推出利民紓困措施,為經濟注入動力,穩住勞工市場,香港最終走出了衰退。近幾年全球經濟動蕩,歐洲多國政府瀕臨破產,連美國聯邦政府也差點發不出工資,但香港財政一直保持良好狀態。曾俊華作為財政司長功不可沒。

香港財政一直保持良好狀態,曾俊華作為財政司長功不可沒。(資料圖片)

至於所謂守財奴的講法,基本法本來就要求特區財政要量入為出,不宜橫加指責。估錯數當然不好,但估少了盈餘, 最多令庫房水浸,錢仍在那裏。近年估算誤差大,主要是賣地收入難以預測。中資財團像瘋了一樣投地,地價創歷史新高。誰能預測他們瘋狂到甚麼程度?

由此可見,指責曾俊華hea 足十年,實屬武斷。反觀林鄭月娥近年主持的兩項重要工作,政制改革和全民退休保障,其結果都不堪一提。當然,不應因此而全盤否定她的管治能力,同樣道理,對曾俊華也不應苛求。

北京港澳事務官員與林鄭月娥接觸比較多,對她的印象自然較深,相比之下,他們和曾俊華接觸較少,對他了解也較膚淺。但這並不意味着曾俊華與中央疏離。長期以來,他與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以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的官員聯繫較密切,對國家經濟政策及經濟發展現狀也較熟悉。作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經常代表香港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活動,對香港在全球化大潮中的定位有較深刻的認識。這些知識對一個香港特首來說是悠關重要的。此外,他在這些場合經常有機會與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見面。習總對曾俊華的印象,相信會比對林鄭月娥深。也許這就是某些人來到北京後「貶曾」的調門反而降低了的原因。

曾俊華和林鄭月娥都是英式文官制度下培養出來的通才,都曾在不同政府部門任職。他熟悉財經專業,本來是一種優勢,若解讀為「只熟悉財經」,就未免本末倒置了。反過來,林鄭月娥在競選過程中暴露了財經知識的貧乏,她似乎急須惡補,否則即使當選特首,也很難管好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綜上所述,曾俊華和林鄭月娥的管治能力各有千秋,不宜片面下結論。應該讓兩人,還有另一位候選人胡國興,在公平競爭中各顯神通,由選委會成員和全港市民判斷誰的管治能力更強。北京領導人不是常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嗎?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