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01拆局】北京眼中的林鄭、曾俊華 從兩會尋中央思路

撰文:馮昕嵐
出版:更新:

特首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即使是次選舉呈三人混戰格局,但輿論重點普遍放於最有機會當選的前「雙司」身上,而關於林鄭月娥與曾俊華的各種傳言也愈來愈多。究竟中央政府是以怎樣的思維看待是次選舉和「雙司」?
全國兩會剛於北京舉行,《香港01》曾與多名中央官員交流,嘗試釐清中央政府對這次特首選舉的態度,只有切實了解中央的底線思維和開放態度如何同時交叉應用,才能正確認識它對香港問題的處理手法。

中央明確支持林鄭,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甚至親赴深圳,遊說建制派選委。加上林鄭一直被認為辦事能力強,對民生議題有擔當,應該是適合的特首人選。但林鄭的民意落後,加上大部分人反對中央干預香港選舉,讓沒有懸念的事變得有了懸念。(資料圖片)

梁振英本計劃爭取連任,大多數港人預計中央政府會盡全力確保連任成功,大家雖極不滿意此種安排,但心中都認為結果只會如此;然而,出乎意料,有一股力量改變了這個計劃,梁振英宣布不再參選。香港人,特別是那些有北京關係的,相信這是習近平在最後一分鐘發表了反對意見。

既然改變符合香港人的期望,就算民情反對中央干預香港選舉,卻也樂於接受這樣的結果。林鄭月娥隨後宣布參選特首,中央亦明確支持她,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甚至親赴深圳,遊說建制派選委;加上她一直被認為辦事能力強,對民生議題有擔當,應該是適合的特首人選,當選顯然也不應有懸念。

然而,由於林鄭曾經輔助梁振英,在位發展局長期間,得罪了不少地產商,包括鄉事派,相對於對手又稍欠親和力,不善於掌握輿情,致民意落後,既然大部分人反對中央干預香港選舉,就順帶將怨氣發在她身上,讓沒有懸念變得有了懸念,甚至有人認為可能會「陰溝裏翻船」。

表面看,目前的民意是曾俊華比林鄭月娥高。但港大的民調在2012年現屆政府上台時卻相反,直至2014年8月才開始出現變化。如果追蹤轉變,便會看到是曾俊華民望攀升,是開始發起公關攻勢之後。對於參選,曾俊華顯然早已經處心積慮:當時所有人都將梁振英作為曾俊華唯一的競爭對手,後者就自然成為大家寄予希望的時代終結者。或許連曾俊華自己都想像不到,一個深信「積極不干預」的「庸官」,會成為將香港市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的「救星」,政治實在諷刺。

有圈中人聽說,曾俊華若早知道對手不再是梁振英而是林鄭月娥,他也許不會參選;圈中人都知道,建制中不少人認為林鄭比梁振英好得多,泛民選委也有不少曾經是林鄭的支持者,這就讓因為拒絕梁振英所以才支持曾俊華的選委人數大幅減少。(資料圖片)

其實,如果大家一早知道曾俊華的對手不是梁振英,事情不會變得如此複雜。甚至有圈中人聽說,曾俊華若早知道對手不再是梁振英而是林鄭月娥,他也許不會參選;圈中人都知道,建制中不少人認為林鄭比梁振英好得多,泛民選委也有不少曾經是林鄭的支持者,這就讓因為拒絕梁振英所以才支持曾俊華的選委人數大幅減少。至少多過一名民主派主要成員曾經向《香港01》表示:在「西環」沒有這麼大的動作之前,他們估計至少70張泛民選委的票會投給林鄭。商界就有不少人即時轉變立場,陳智思是其中之一,更成為林鄭競選團隊的負責人。

民建聯選委中不少票是絕不會投給梁振英的,本來預料中聯辦會發功逼他們支持,已經計劃「秘密」投給曾俊華,但現在都可以「光明正大」投給林鄭月娥。對於曾俊華,既然「西環」已經將民情激發起來,又沒有那麼重量級的官員勸退他,自己臨陣退縮面子上實在說不過去,那就只好硬着頭皮做「烈士」,希望在最後一分鐘會「再次」發生奇蹟。

為了讓讀者更好掌握目前的局勢,《香港01》借兩會的機會,曾與多名中央官員交流,嘗試了解一些至今仍無法說明白的狀況。

為什麼梁振英會被勸退?

要知道這次選舉的來龍去脈,首先便要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必須明白,梁振英被勸退並不表示中央政府不支持他,剛被委任為政協副主席就是一個證明。但支持梁振英並不一定等同認可他在香港施政中的表現。簡單說,梁振英的民意如此低,建制派中人很多都拒絕支持他,中央如果依然強硬協助其連任,結果可能會很難看。不少人錯誤以為中央政府是鐵板一塊,會盲目給予支持,這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偏見,不願意承認中央政府事實上很重視香港民意,與當年董建華「請辭」的情況沒有多大分別,既然如此,陣前換將,順理成章。

其次,如果讓梁振英連任,香港的管治只會持續惡化, 甚至會全面爆發社會衝突,這是中央不可能忍受的。既然如此,將其「調離」香港,出任政協副主席,在香港問題上只作為顧問,性質天壤之別,更可以徹底解決當前困局,何樂而不為?香港市民應該通過事件更好掌握中央治港的思路,只有切實了解中央的底線思維和開放態度如何同時交叉應用,才能正確認識它對香港問題的處理手法。

曾俊華與中方在政治領域完全缺乏溝通,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共同語言,他在考慮參選之前,從來就不屑與中方官員溝通, 連認識都說不上,如何能建立信任?(資料圖片)

一些香港人顯然不明白,既然曾俊華任職財政司司長這麼多年,為什麼中央又會如此不認同他參選特首?

首先,不只是中央,大部分政界中人,包括曾俊華的同事,都無法想像曾俊華是合適的特首人選。原因只有一個,他被認為是毫無領導力(與各方都友好並不等同有領導力),缺乏政績,甚至說,他的「守財奴」稱號並非浪得虛名,「hea做」也是事實,他的立場嚴重受商界影響,施政理念就只能夠用「無為而治」來粉飾。一名建制中人就曾經稱他為「大右派」,這當然是批評他的原教旨式自由經濟信念。曾俊華顯然不會犯梁振英的錯誤,但要他展現魄力,積極解決香港撕裂或各種經濟和民生問題,就等同緣木求魚。這並不符合中央急切改善香港治理情況的要求。

再者,中央政府確實對他缺乏完全信任,但不至於說他是外國間諜。請秘書、掌櫃、或保鏢顯然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老闆也會對不同人有不同的信任度。將一名掌櫃當作保鏢並不是十分聰明的安排。曾俊華與中方在政治領域完全缺乏溝通,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共同語言,他在考慮參選之前,從來就不屑與中方官員溝通, 連認識都說不上,如何能建立信任?要知道,集體領導和集體負責是中共的傳統 。

財金官員雖然被認為不需要具備太多政治能力,但從過去幾年的表現看,曾俊華有時並不顧及執政團隊的施政方針,甚至與自己的團隊「唱反調」,這種「習慣」是讓中央政府不放心的重要原因。如果他的「唱反調」解決了問題還好,事實卻並非如此。試想,如果曾俊華出任特首,有一天他和中央政府有不同意見,他會否公然拒絕執行中央政府的決策?就以港獨議員勝出立法會選舉為例,曾俊華會否如梁振英般使用「洪荒之力」阻止他們任職,或者會為了一時的「民意」而「懷柔」對待?若出現這種可能,特首不正是要逼中央政府親自「執法」嗎?這不是中央希望見到的局面。

民意的變化可以是無情的,不論這個人是誰,一旦梁振英「消失」,民意對新任特首還會如此寬容或低要求嗎?曾俊華既無政策、又無能力駕馭,他的民意到時候或者比梁振英更低,只是出於不同的原因而已。(資料圖片)

最後,民意真的站在曾俊華這一邊嗎?

大家必須承認他的高民望是受市民極度厭惡梁振英所致;經過反國教、佔中、旺角騷亂之後,市民只希望休養生息;在大家都氣急敗壞時,面前出現這位和藹大叔,大家至少不擔心他會繼承梁振英的鬥爭精神,根本不幻想他可以解決香港的各種問題。

但民意的變化可以是無情的,不論這個人是誰,一旦梁振英「消失」,民意對新任特首還會如此寬容或低要求嗎?一位北京官員就曾指出,中央政府非常擔心香港的經濟和民生情況,因為財富分配問題產生嚴重社會衝突的機率很高。曾俊華既無政策、又無能力駕馭,他的民意到時候或者比梁振英更低,只是出於不同的原因而已。

到時候,市民還將曾俊華的「和藹」當做靈丹妙藥嗎?

【特首選舉辯論.直播專頁】衝刺!連場埋身肉搏 賽後足本重播

如果這是對曾俊華的分析,林鄭月娥又在哪些方面能讓中央政府更為垂青?

北京一些權威人士認為可以從三個角度觀察。首先,一般人都誤會林鄭月娥是梁振英的「扯線公仔」,而事實上,至少梁振英本人並不認為林鄭是「自己友」。因為林鄭月娥對老闆並非「心悅誠服」,甚至有功高蓋主之嫌,對於剛愎自用的梁振英,這就絕對無法成為入幕之賓了。據聞在佔中期間,兩人對如何化解困局的觀點就大相徑庭,後來學生的要求過分,讓林鄭變得「兩邊不是人」,就可以看出他們「主僕」之間的關係。

一名北京官員曾經慨嘆,中央政府支持林鄭,本身就考慮到她不會走梁振英的施政路線和風格,然而,中方官員確實不太懂自由社會的民情變化,因此反而讓人誤會中央要延續梁振英的強硬作風。林鄭在參選初期被誤導為要依附梁振英才可以勝選,後來發覺事實並非如此,就索性堅持用自己的方法推動競選活動,因此在早期會產生她是梁振英2.0的誤解。

其次,中央屬意林鄭出任特首,主要是因為她曾經是政府官員中民望長期最高的一位,從大學時期開始,她就一直是激進年輕人所說的「左膠」和「大中華膠」。這正是既得到香港市民認可,又能夠獲得中央信任的政治立場。

最樂觀的情況是,如果一位強而有力的新特首當選,其能施政有方並與不同政治力量建立有意義的溝通,或許到時我們可以說梁振英的歷史篇章終於翻過去了,但離香港問題得以解決依然是漫漫長路。(資料圖片)

相對於曾俊華,林鄭往績顯然更亮麗可靠,至少她沒因參選變得「和藹可親」,到處博Like。加上林鄭的堅毅性格,面對大是大非時,不會因一時的政治投機而做「牆頭草」。一年多之前,就有北京官員批評曾俊華與商界的關係過於「算計」,因而完全忽視商界在香港問題上的責任,擔心如果他出任行政長官,或許會讓社會發生另一種衝突。同樣的官員最近就批評曾俊華為了爭取泛民的支持,私下做了一些「過頭」的承諾,讓中央官員更不放心。

誰是民調王者?《香港01》特首走勢圖:Like嬲領先指數

當梁振英宣布不再爭取連任之後,一些人認為香港的問題已經解決,這種想法顯然是幼稚的。最樂觀的情況是,如果一位強而有力的新特首當選,其能施政有方並與不同政治力量建立有意義的溝通,或許到時我們可以說梁振英的歷史篇章終於翻過去了,但離香港問題得以解決依然是漫漫長路。

在這一次競選過程中,我們再一次從候選人的政綱中看到,大家依然沒有察覺香港問題的性質,好像只要在政策層面修修補補,就可以讓香港「關山度若飛」。這種認識只會推遲問題的處理,大多數西方經濟體不正就是這種做法嗎?

試問,每一次經濟危機之後,有多少人會重新檢視社會和經濟制度中的結構性問題?他們大多將問題定義為周期性經濟波動,意思是問題自然會解決。可笑的是,在香港,甚至有人愚蠢地把一切都歸咎為政制原因,只要有了普選,所有問題至少都會有解決方案。一位北京官員就曾經笑說香港「盛產鴕鳥」,或許他的政治幽默值得香港政圈中人深思。

將林鄭月娥與曾俊華之爭視作為對梁振英路線或「西環」干政的公投,那無疑是將自己的福祉作賭注。(資料圖片)

最後,對於中央政府,香港特首的關鍵任務是施政,這就更好解釋為什麼中央政府會選擇林鄭月娥。

如果只是從施政能力比較,估計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會做出同樣選擇。可惜,政治和民意都是「日日鮮」,經過梁振英的「鬥爭」管治之後,大家都希望安靜一下,「和藹」成為搶手貨,林鄭的「好打得」反而成為大家憂心的原因。

中央政府非常了解香港問題的複雜性,更知道如果不進行結構性改革,香港的困局根本無法突破。林鄭是推動突破的不二之選,曾俊華的「無為而治」完全不符改革之意,這就更加強了中央將注押到林鄭身上的決心。當然,中聯辦會否眼高手低,明白中央的目的,但卻用了笨拙的手法,意想不到地產生了反效果,以至只能夠用「都是謠言」來回應記者對其力推林鄭的提問?結果就連林鄭月娥都婉轉要求中央官員毋須「過分操心」。

不到兩周之後,香港就應該有一名新的特首。但香港是否因此會有一種新的政治環境,或者新的特首能否為香港帶來新的政治體驗?這是所有人都應該關心的。它既考驗着新特首的能力與智慧,同樣考驗香港市民的政治素養,更考驗着包括泛民在內政治人物的政治成熟度。

其實,誰人當選香港特首並不是什麼翻天覆地之事,就算是曾俊華成功獲得601票,香港的問題依然要面對,中央不應該拒絕委任。但將林鄭月娥與曾俊華之爭視作為對梁振英路線或「西環」干政的公投,那無疑是將自己的福祉作賭注。

如果這是梁振英和曾俊華競爭特首之位,香港市民和選委不需要考慮,必須將票投給後者。問題是,現實中的參選人組合並非如此,只有多思考、理性地選擇才是有意義的,因為情緒解決不了政治問題。

《香港01》周報革新號改版蛻變!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留意:按此訂閱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