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當選.博評】泛民下一步應做甚麼?

撰文:李道
出版:更新:

特首選戰過後,大家關注重點都在林鄭月娥身上,包括她的每日動向,以至下屆如何組班等;但是,泛民下一步又應做些甚麼?隨著「佔中」展開新一輪檢控工作,泛民都似在被動地接戰與抗戰;進入「後選舉時期」,泛民的戰線還應糾纏於此嗎?
要討論泛民下一步應做甚麼,實應從泛民在特首選戰的得失談起。

(資料圖片)

坊間意見認為,主流泛民今次「all in」曾俊華,可望藉助曾俊華的人氣來爭取支持。的確,泛民選擇站在民意一邊,並無偏行違反民意的歪路,這步棋難以言錯;可是,倚靠曾俊華實無異狐假虎威,對於泛民自身發展無大幫助。

首先,泛民今次是「造王」失敗了,又何以言勝?當然,泛民在特首之戰,從來都是難以勝利的。不過,戰敗事小,失節事大,泛民不惜背棄原則,便惹來「原則派」批評這是「策略派」或「民意派」。經此一役,泛民既跟道德高地說了再見,首次投票支持建制中人;展望日後選舉,是否意味泛民仍將視乎民意向背而策略性投票?

進一步言,泛民實不應停留在「造王」為別人作嫁衣裳的層面,而好應爭取親自「做王」奪取特首寶座。至少要令自己變得electable,在民意上壓倒建制派參選人,甚而為他日香港一旦有了普選作好準備,披甲上陣真正作為市民選擇而非旨在搞局。事實上,不論此前兩屆的何俊仁抑或梁家傑,還是今次的胡國興以至梁國雄等,都盡數在民意戰上敗給建制派特首參選人。

對於往後的特首選戰,泛民應該何去何從?究竟需要發揮甚麼角色?這是泛民值得深思的。以為攀附曾俊華就能爭取支持,眼界會否太過狹小了?

不過,歸根究底,主流泛民亦即民意派,還是得多於失;因為反過來,原則派則是失多於得,病因乃在逆民意而行,病癥更於網絡上面表露無遺。

畢竟,民意派成功將餅造大,在曾俊華贏得黃營及綠營的主流支持下,為其背書的主流泛民都應可受惠,將支持者由淺黃絲帶擴至綠絲帶。然而,原則派的深黃支持者卻恐大量流失,昔日同路人都變臉惡言相向,批評他們所謂堅持高地只是嚴重離地;一旦曾俊華只欠數票僅敗,那些投下白票的深黃選委,則恐被視為歷史罪人,注定遺臭萬年(他們內心或慶幸,曾俊華最後順利落選呢)。

相對來說,正當美歐等地的極端勢力大幅抬頭,香港的深黃力量卻愈縮愈細、聲勢愈弱。早前經已提出,深黃陣營難再發動甚麼大型群眾運動;好像選舉前夕的遊行示威,出席者便得寥寥逾百人,渾沒產生任何左右選舉結果的影響力。地球兩極極端勢力的此消彼長,無疑形成強烈對比。

總的來說,就長遠策略而言,民意派遵從民意固然是好,但亦不虞過於離開高地,尤其應以「做王」而非「造王」作為目標;與此同時,原則派緊守原則雖則是好,惟卻不應該過於離地,因為背棄民眾、失去民眾的政治團體,到底甚麼也不是!換言之,隨著事態發展,民意派「all in」支持曾俊華無疑做對了——不過,卻必須自我反省,為何本身沒有政治實力與建制參選人一拼長短,就連拼民意都不戰先敗竟然無人敢於應戰(此情此景,實媲美台灣國民黨面對蔡英文的窘態)。至於原則派,某程度不能說是全錯,但也應該切實找個下台階,尤其在大量支持者表態唾棄之後,一切實須以民意為本。

至於,有人擔心黃營因此分裂,民意派與原則派會各走各路,筆者認為這是完全過慮。所謂敵愾同仇,只要敵人一直存在,黃營根本沒有分裂本錢。不論這個敵人是梁振英、是林鄭月娥,還是整個建制派,以至是整個中國共產黨,黃營總能夠同仇敵愾,團結的聚力必然大於分裂的斥力。

不久將來,相信很快見到黃營不同派系再次統一戰線。除非以上敵人統統倒下,否則黃營始終永恆存在(或由新的敵人頂上)——只差在,這個營的支持度向上抑或向下發展,各位黃營領導又將怎樣引領發展罷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