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曾智華最令我欣賞的武功,是懂得接受自己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認識曾智華,分開三個階段,或層次。八九十年代投身社會,被五光十色的香港吸引著,對政商界故事充滿好奇,每星期不會錯過的活動,是收聽電台節目《清談一點鐘》。曾智華每週訪問政經名人,我留意到這是非一般訪問,內容言之有物,訪問者的目標不是擦鞋,被訪者有備而戰。可以想像,那年代政經名人有話不想說,處理曾智華的最佳方法,是婉拒訪問邀請。以聽眾的身分,我認識曾智華。

第二階段是十幾年後加入商業電台任管理層,我以外人身分從天而降,加上原復生的真身曝光,在某些圈子掀起話題。有一日,曾智華約我午飯,我們以前未見過面,不過大家是對面街的同業,禮節式見面非常正常,赴約前我沒當一回事。曾智華坐低便表明來意,他是原復生的讀者,對我有先入為主的好感,因此想給我一點意見。他不是老行尊式訓話,而是跟我分析一個商台的節目人事調動,認為出事機會甚高,提點我要小心行事。港台嚴格來說是商台的競爭對手,他的行動沒利己成份,我對這個人的為人留下印象。以行家的身分,我認識曾智華。

第三階段是離開商台之後,曾智華邀請我擔任一個全新電台節目的主持。我全無主持節目的經驗,但他胸有成竹,還讓我選擇另一位拍檔。這個電台節目做了七年,直至曾智華從港台退休。港台管理層邀請Vivian和我繼續做下去,但我們覺得這是一段屬於我們三個人的關係,人不同,就是不同了,最佳處理方法是畫上句號。每星期風雨不改見面,見了七年,頻密度比最要好的朋友還高,由互相摸索,到每星期切磋,昇華至建立友誼,我從超近距離觀察曾智華的言行。以拍檔的身分,我認識曾智華。

筆者分別以三種身分認識曾智華。(作者Facebook圖片)

曾智華的退休工程,由計劃至實踐,我不止從旁觀察,簡直覺得自己有份。這工程肯定不是「傻下傻下」,曾智華把累積大半生的經驗作為基礎,為自己設計一條精彩的第二跑道。曾智華說得對,退休這形容詞誤導,他退下來之後,好像從未退休。

人生是一條很長的跑道,間中停下來,或退下來,不等於從此離開,以「轉跑線」來形容比較貼切。轉跑線之前,我清楚見到曾智華踏實地作準備,例如財務安排、學習與家人在另一種環境相處、建立多元性的老友網絡等,這些事情說出來彷彿輕鬆,實際牽涉非凡的功力。武俠片中,不經意「傻下傻下」的人,武功最高強。

曾智華最令我欣賞的武功,是懂得接受自己。退休人士的通病是過份樂觀和過份悲觀,曾智華走過事業和健康的高低起跌,赤裸地認識自己,為自己的將來誠實地解答不容易答的問題。失望的根源,很多時來自期望,曾智華不是百發百中,快樂轉跑線的背後,藏着滿身傷痕,他跟其他人的分別是,懂得定立適合自己的期望 。

曾智華在自己的著作《快樂退休》中舉出身邊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中年人接受新身分不是易事,過程不會平坦,行前三步退後兩步屬正常,重點是接受到退後的挫折,敢於爭取向前的一步。

退休,或轉跑線,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如果世上有本天書,它的含意跟曾智華這本書應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先接受自己,才面對世界。已經轉跑線和準備轉跑線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得到有用的東西。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聽到熟悉的聲音,以讀者的身分,我認識曾智華。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