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傑偉退休】Young Old:寫給50歲後的你

撰文:馬傑偉
出版:更新:
少老, young old,有獨特的心理變化,退休前後生活改變巨大…我青年成長時期甚多波折,在中年時期,也遇過一些心理適應問題,但事過景遷,千帆盡過……怎料50歲後,掉進失落消沉的漩渦而不自知。最後由深坑裏爬出來,才知道「少老危機」可大可小。
馬傑偉@五十歲後
林語堂筆下,成長、老去, 「正如一天分為清晨、正午和日落,一年分為四季,人生也當分為幾個階段才好。人生本無好壞可言,順應各階段的要求來生活便為美好。」人生盛年,首要追求就是個人成就。商界朋友,努力賺取一桶一桶真金白銀。我在學界,追求的是研究成果。多寫本書吧,多寫幾篇論文吧;努力多年,已成習慣。但年歲日長,心理微妙變化,連自己也不察覺,直到年齡的聲音愈來愈響亮,才知道,秋天來了,人生淡入另一個階段。(圖片由作者提供)

文:馬傑偉@五十歲後

今年我56歲,決定提早退休,待現有由我指導的研究生畢業後,就可以正式在年底離職。

兩年前停收博士生,還是猶疑是否真的要退。博士生一般帶3到4年,最後一年把學生推給別的老師,大家都不好過。停收學生,我的退休計劃就沒有顧慮。到了去年初,才真的下決心離開我曾經十分投入的學術研究。

由憂鬱到開朗 規劃退休並不容易

回想這幾年,情緒變化頗大,鬱鬱寡歡一段很長的時間,又胡亂尋找新的事業機會,甚至寫求職信到心儀的非牟利機構,希望生活來個實質的改變。近兩年真正面對自己,積極安排退休生活,訪問一下過來人,又閱讀相關文章,人也開朗起來。

我把自己的思考與感情體驗寫出來,個人的人生企劃不值一晒,但這段經歷連我自己也始料不及,亦相信不少50到70歲的朋友,或多或少會遇到類似的心理衝擊,所以想到寫一寫這段歷程,與退休前後的朋友分享。

部分中年人士需要平衡工作家庭兩方面,沉重負擔或導致幸福指數下降。 (曾梓洋攝)

我的女兒26歲。從她得知,這個世上有所謂25歲的 Quarter-life Crisis,是否心理學家創造出來的玩意呢?青年危機,是少年步入成年的焦慮,一下子要負起自己生活的責任,選擇職業亦有「入錯行」的猶疑。創出這一個名稱來,可以聚焦人們的注意,也未嘗不是好事。

人生 有「四分一人生」危機 有中年危機

當然,另一個 Midlife Crisis 的說法,就十分普及,1965 年由心理學家 Elliott Jaques 命名,泛指40歲後的生理心理變化,而引起的適應問題,例如自覺青春已盡,事業停滯,家庭不順,就像是跌進中年幽谷。

中年危機表徵因人而異,有人借酒消愁,或大膽購買耀眼服飾與奢侈品,以身外之物,說服自己人生有轉機、明天會更好。若然年少時壯志未酬,也許在中年要破釜沉舟去完成。

人生階段各有困難,中年人感慨精力不再,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知是否走人生老路,抑或把握最後機會,婚姻與事業,推倒重來,決心走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中年以後 「少老危機」(Young Old) 令人措手不及

我今天走到了人生的最後四分之一,中年危機已過,無論安然過渡,還是心有不甘,卻又要面對退休前後的危機。翻查資料,並沒有一個叫作退休危機的說法。我暫且稱之為「少老危機」吧。

少老, young old,倒有一個醫學上的定義,即 55 到 75 歲的年齡層。由於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少老人口愈見龐大。醫學進步,這一群人健康不錯,針對少老的醫療服務以及消閒產品大幅增長。但少老有獨特的心理變化,退休前後生活改變巨大,回顧一生所作所為,更有精神層面的自省與追求。踏進這個階段的朋友,誤解之,愁懷不展;善用之,人生或有深一層的領悟。

我青年成長時期甚多波折,在中年時期,也遇過一些心理適應問題,但事過景遷,千帆盡過,本以為人生重要階段的困難,已經大致解決。既然青年與中年危機難不倒我,想必已能成熟面對「少老之年」。

怎料50歲後,掉進失落消沉的漩渦而不自知。最後由深坑裏爬出來,才知道「少老危機」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必先有心理準備,否則問題湧現時,會被殺個措手不及。本欄名為《五十歲後》,就是希望與退休前後的你,分享少老之年的豐盈秋色。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