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文化】鬱悶埋藏心裏 辦公室的孤獨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辦公室的孤獨」聽上去像一個矛盾詞,辦公室即使不是人來人往,工作必然牽涉同事之間接觸,上班族沒可能面對孤獨。

事實上,有一種孤獨出現在人聲沸騰的辦公室,處於人堆之中,表面看來分分秒秒與其他人連繫,心裏居然感到孤獨。這種孤獨正在辦公室蔓延,帶來的影響是,小則拖低生產力,大則破壞公司的文化結構。

企管人一律拒絕承認辦公室存在孤獨,太無稽了,上司不是父母,不可能負責員工每分每刻的心理狀態,再者,員工是成年人,應該懂得照顧自己。企管人不想面對員工孤獨的另一個原因,是無計可施,同事已經做到唔停手,還投訴孤獨,上司的反應是愛莫能助。辦公室孤獨存在與否,大部分人不想深究。

試跟同事提起孤獨,反應可能出人意表。這問題並不是虛構出來,人群之中,仍有可能感到孤獨。聽上去真的無稽,公司有幾百或幾千人,這種孤獨難以形容。

曾幾何時,辦公室是孕育友誼的地方,從工作中認識同事,成為朋友,合理不過。但世界變了,辦公室的架構變了,同事普遍欠缺歸屬感,有些情況根本不可能產生歸屬感,因為同事的性質是暫時,或合約,或外判,所有人彷彿是過客,沒打算成為朋友。

大家試想,左邊的同事嚴格上不算是同事,他是某公司派來的顧問,逗留時間不超過三個月;右邊的同事將會參與公司力谷的「員工創業計劃」,幾個月後會離開。每個月大伙兒慶祝生日的大食會,已成追憶,這是誰之過?不知道。自己公司的情況好像不是獨有,公司無朋友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所有人禮貌地保持距離,同事心裏想,既然不會長久,不用太認真。

我聽過朋友解釋他公司的人力資源策略,叫金字塔模式,底層闊大,上層尖小,公司不停聘請大量初級員工,提供基本培訓,邊學邊做,然後讓員工互相廝殺,任由森林定律發功。有些人捱不住,自行離去,有些人留下來,管理層多花心機照顧生還者,鼓勵生還者再廝殺。

公司結構由一層層生還者組成,愈高層愈少生還者,確保員工個個好打得。很少公司公開承認奉行這種策略,實際上隨處可見,企管人的態度是,想識朋友應去其他地方。

有一種孤獨出現在人聲沸騰的辦公室,表面看來分分秒秒與其他人連繫,心裏居然感到孤獨。(iStock)

孤獨,即使不是由公司一手製造出來,在辦公室依然無處不在。很多員工的工種與公司主營業務相距甚遠,每日營營役役,但感到無限遙遠。每日聽一大堆電話,或做一大堆數據,但跟公司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好像全無連繫。員工由最初的疏離,逐漸惡化為封閉——我有我做,公司有公司前進,唯一有意義的連繫,是準時出糧。

有些公司的氣氛並不利溝通,員工害怕若說錯話,被上司和其他同事看低。公司口口聲聲說什麼「冇大冇細」,實際上尊卑分明,同事之間勾心鬥角,公開場合每說一句話都是一場對弈。有話說不出口,是提升孤獨感的良方。

科技把人類的距離拉近,這種距離是看得見的距離,例如隨時隨地可接觸海外同事,公司資料一按掣便可即時看到,但科技同時增加了看不見的距離,例如同事之間的友情。通過手機和電郵,我們分分秒秒連繫在一起,但感覺竟然相反,科技的連繫,製造虛擬的關係,欠缺每段關係需要的感情投入。既然隨時隨地在線,不可能更親近,我們沒打算進一步認識對方,其實永遠在線的關係有幾深?

當辦公室的關係變成暫時性,或疏遠,或對立,孤獨感變成一種所有人接受的公司文化。上司說過,有問題可以找他,不過下屬絕對不可以跟上司提及孤獨,因為上司比我們更孤獨。高處不勝寒,每日需要作出左又死右又死的決定,上司的孤獨感比下屬嚴重得多。在上司面前提起孤獨,他隨時黃河決堤,在同事面前崩潰。

不可以跟同事傾訴,更加不可跟上司透露心聲,鬱悶只能埋藏心裏。提升生產力,改善公司文化,21世紀辦公室一大挑戰,是處理說不出口的孤獨。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