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斜號中年——Slash族不是年輕人專有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最近看到時事節目,主題是「斜號青年」,斜號是標點符號Slash,意思是年輕人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工作模式,同時身兼數職。我們從職業中建構自己的身份,介紹自己的傳統模式是:「姓名,職業」。傳統的職業介紹,是「王敏儀,會計」,斜號青年的職業介紹卻是「王敏儀,會計/演員/竉物店東主/寫作人」。新世代顛覆傳統,包括工作模式,年輕人希望在多重職業上建構自己的多重身分。

一路看節目,一路聯想到自己——原來年輕人和中年人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斜號青年當中有非自願,部分找不到長期合約,被迫接受短期合約,但也有不少是自願,因為年輕人希望追求多種理想,以及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發展屬於自己所愛的事業路途。中年人在職場走了大段路,為了家庭,為了現實,過去沒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到了某一點,發現是時候投入自己真正所愛,我認識不少「斜號中年」。

中年人普遍的斜號身分是顧問,例如由全職轉為每星期工作三天,新的職位是顧問。工作性質改變不大,但作為顧問的心態則完全不變。為其他公司提供顧問服務,也受歡迎,其他公司未必想負擔中年人的全職薪金,合約形式合作是理想安排。

中年人從事顧問,目的是憑過往經驗謀生,但中年人最渴望的斜號身分,卻與理想有關。走到人生半場,對許多事情建立另一套看法,不再盲目追逐,這時候最常想實現未完的夢。我認識一個從事IT的中年朋友,工作甚困身,未投身IT前,曾任教師,這些年IT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但念念不忘教師的工作,最近的起心肝,放下部分IT工作,重執教鞭。另一個朋友五十幾歲,重返校園,不說不知道,原來他沒大學畢業,是多年以來說不出口的遺憾。可以肯定,斜號不是年輕人專有。

五十幾歲彌補遺憾,重返校園。(視覺中國)

二十一世紀的職場,不再是一條直線向上爬,打工族可選擇打横行,甚至向後退,為了可以創造多過一條線。社會眼光不斷在變,斜號工作者可以非常專注,只是在不同時間專注不同事情。我們埋怨社會欠缺創意,斜號工作者創意澎湃,因為這些人不怕嘗試,多一個斜號又如何?

斜號工作者貪心,想要更多,更多滿足感,更多成就感,更多接觸不同事物的機會,更多有用的經驗,一個身分容納不到這種「多心」。以前,決定職業的首要因素,是現實,那一種職業可養妻活兒;今日,斜號工作者希望同時兼顧自己所嚮往。二十一世紀工作環境不只可容納,更加渴求斜號工作者。

中年人在同一條跑道跑了半生,望一望四周,發現原來有其他風光,轉換跑道,或同時試其他跑道,不再是「不現實」的選擇。斜號青年受到不友善的目光或不公平的對待,想找人傾訴,考慮找斜號中年。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