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放下對未來的執念 享受當下並不是罪過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路易

人們生來就是個體,但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代表不可以擁有不同的靈魂。青春時期,覺得人生有無限的可能,人都是多面性的。戴著眼鏡讀書是乖巧的你,穿著校服遊蕩是叛逆的你,和朋友朝夕相處的,是親切溫和的你,敢於反駁老師的,是忠於自我的你。對未來不知所措的,是迷茫的你,想背起背包尋找自由的,是勇敢的你。年輕時,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常常是一個困擾著人們的重要課題,但時間的繼續不會因為你的困惑而停止,不知道什麼時候,小孩已經成為了大人,而大人的身軀裏,已經被曾經的某一部分靈魂佔據。

我們習慣了現在的自己,所以害怕,和另一面的自己相遇。這讓我想到了電影《七月與安生》的故事。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七月與安生,本是兩個世界的靈魂,也就是因為如此,她們,才成為了最親密的個體。她們或許總能在對方身上,看見曾經幻想中的自己。七月出身幸福,乖巧,聽話,不張揚,喜歡安穩的生活,對她而言,仿佛一眼就能看見一生。安生家境複雜,被迫成熟,熱愛冒險,四海為家,人生,就像在汪洋中漂泊。電影的其中一個結局,兩人如同交換人生,七月,延續了安生的流浪,安生,回歸了七月的安穩。

人們都是七月,人們也都是安生。

我們都是安生,都在某一刻想要從這座逼迫的城市出走,放下穩定的工作,告別看不順眼的老闆,捨棄原本所有的工作經驗,拿起背包,一個人去流浪,去過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很快,我們這股闖世界的熱情,會被各種擔憂淹沒,我們擔憂看不見的將來,擔憂對家庭的責任,擔憂世俗的眼光,更擔憂出走以後一無所有,所以我們選擇停留,繼續享受著在這座城市裏被安穩包圍著的心安,我們,都成為了七月。我們也都是七月,自出生以來,我們就習慣按部就班地生存,努力讀到好的大學,努力去找實習,將生活的目標,定為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和早日買樓買車。但或許,我們在某一個時刻,開始覺得每天擠在地鐵裏上班下班,帶著面具面對工作的人生很無聊,我們不再甘心成為營營役役的蒼生,所以籠中鳥終於穿破枷鎖飛翔,拋棄曾經所有追求未曾擁有,我們,都成為了安生。每個人,都有兩個靈魂,那個不一樣的你自己,或許就在生命中的某一刻等待著現在的你。

安生家境複雜,被迫成熟,熱愛冒險,四海為家。(《七月與安生》電影劇照)

人生太漫長,人們常常習慣要抓緊所謂目標前行,仿佛朝著目標一直努力的時候,人生才有意義,但正因為在意著目的地,人們才會看不見地圖上還有其他地方。電影裏,安生曾說過,自己的一生註定四海為家,所以離開家鄉,在世界闖蕩,在人來人往的酒吧工作,在豪華的遊輪上享受漂泊的自由,似乎滿足了安生一開始對自由的渴望。但後來,安生對居無定所的生活疲倦了,也厭倦了這個看似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七月,一開始就依賴著安穩的生活,人生的每一步都在計劃之內。讀書時好好讀書,長大後找穩定的工作。甚至連幾歲結婚,幾歲生子,幾歲買樓,都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但真正到了結婚之日,七月發現自己一直渴望著的穩定家庭生活,其實都是泡影,只要一伸手觸碰,就會幻滅,她不願意,和一個愛自己不夠多的人結婚,這種安穩的生活,其實並不幸福。她們,都曾在看似美好的幻影裏迷失了。

反觀現實,又有多少人沉浸在對美好虛幻的渴望之中,而這份對幸福的渴望,正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我們渴望高薪厚職,殊不知坐在面朝維港的辦公室時,也還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憂慮,擔心公司的飄忽不定業績,擔心別人對自己職位的虎視眈眈,擔心上司對自己表現的看法。曾經覺得無比美好的一切,似乎也沒有那麼美好。我們渴望美滿家庭,但沒想到生活不止有甜言蜜語,更多的是柴米油鹽供樓家用的瑣碎事。人生如同登山,我們總以為,越過山丘後的風景更美,但真正用盡力氣到達目的地,卻又覺得風景並不是無限好。但也正因為如此,適時停留,欣賞沿途風景,似乎並不是一件錯事。放下對未來美好的執念,簡單地享受當下,並不是罪過。又或許,當你願意不再固執地相信那份夢想中的幸福,才能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找尋到另一種,真正讓你快樂幸福的生活。

《七月與安生》裏有一句深得我心:

我手裏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我放不掉。

大多數人也是如此,將自己擁有的東西看得太重要,將計劃中的未來看得太重要。殊不知,張開雙手,手中緊握的,也不過是空氣,倒不如,放下執念,去尋找,另一個不曾相遇的自己。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