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專欄】永不言敗?要懂得策略性放棄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放棄,是一項被人誤解的管理技巧,特別是這段時期,我們沉醉於運動員永不放棄的精神。
其實,我們被騙了,頂級運動員其實是放棄高手,不過他們不是遇低潮便放棄,而是清醒計算過得失,策略性放棄。
同樣道理,出色企管人也是放棄高手,訪問企管人的遺憾,例子通常不是關於太早放棄,而是不早點放棄失敗的項目。

(iStocks)

頂級運動員的訓練,不是憑着永不言敗的精神,教練像科學家,每一個動作,每一項進步,反覆經過測試,不停挑戰極限,但運動員和教練都誠實接受極限的存在。運動員不放棄,是指不會遇到不舒服便貿然放棄。模仿別人的話,記着模仿全套,不要選擇性模仿。

是時候為放棄平反

放棄被誤解,蒙上污名,是時候為放棄平反。懂得放棄是企管人一項難得的武器,分隔開出色和普通的企管人。

如果可選擇寫一個企管個案,我想寫關於中信泰富的西澳鐵礦項目。我們知道的事實,是項目嚴重超支,多次延期,興建期內遇到數之不盡的困難。據傳媒分析,項目最終營運之後也會錄得巨額虧損,這是由頭至尾被詛咒的項目。今日問中信泰富管理層,容許時光倒流,他們肯說真話的話,必定會放棄這項目,不過在哪一點放棄?項目出發點或是好,但漫長艱難中,為什麼沒止蝕?是因為對未來的預測為什麼錯完一次又一次?還是不肯認輸心態作祟?Sunk cost fallacy?我們不會知道,因為中信泰富不想重開傷口。

企管人被負面事情浸死

放棄不是關於認輸,環境變,我們跟隨變,放棄是關於選擇做另外更重要的事情。企管人的決策能力是有容量限制的,終日被某些事情困擾,決策能力必定受影響。殘酷的事實是,企管人花最多時間在有問題的項目,很多時企管人是被負面事情浸死。逆境中,企管人失去重心,埋頭做不應做的事情,忽略應做的事情,最終可以輸得好慘。

放棄不是關於失去信心,相反,是信心的表現。最常聽到人說 : 「等我追番之後,就會離去,我不想輸緊的時候放棄。」對大部分人而言,在勝利的時候離去,是重要的,然而應該改變的事情,時間表是立刻放棄,等一分鐘嫌長,懂得放棄的人是有自信的人。

放棄不是關於找藉口,最難放棄是一班人並肩作戰一段時間,我們顧及隊友的感受,多過應否果斷放棄。我們可以顧自己不理,但想到放棄引起隊友失望,放棄變成不可能。出色企管人在適當時候站出來,承擔責任,雖然責任是屬於集體,目的是喝醒其他人向前看。

請小心「勵志運動片」

有一種電影,企管人要小心,是勵志運動片,因為這類電影都在宣揚永不放棄的精神。問題是,每個堅持永不放棄然後取得勝利的故事,背後有一百個堅持永不放棄後一敗塗地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不被拍成電影。運動電影大聲呼叫:永不放棄的精神比輸贏重要,講出來非常動聽,輸贏當然不代表一切,但輸贏是重要的,運動員的出發點,必定是想贏。

企管人最重要的資源是時間,花時間做A,便少了時間做B,是沒法改變的定律。怎分配時間是重要的企管技巧,放棄其實是一種選擇。其實所有決策都可視為實驗,實驗有成功也有失敗,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再上路,是企管人的例行公事。放棄者不是失敗者,因為另一個決定可能是成功的開始。

放棄當然有不應該的時候,很多人混淆了失敗和低潮,低潮時所有事情不順暢,周身不舒服,甚至感到痛。低潮的時候,我們想終止黑暗感覺,離開比留低舒服。

勿混淆失敗和低潮

低潮是短暫的,捱過去見青天,這時候放棄是雙輸:錯過了之後的機會,及打擊自己的自信。另一種不智的放棄,是關於道德的放棄,遇到道德的難題,我們須想盡辦法堅持,反覆考慮解決事情的可能性,即使最後放棄也要策略性放棄。

人生有很多選擇,從小到大,我們培養選擇能力,從累積選擇的結果,塑造我們的個人風格。麻煩之處是,我們不活在真空,我們的選擇影響到其他人,難免顧及其他人怎看自己的選擇。

放棄之前,我建議問自己兩條問題:一、我是否感到驚恐?情緒愈高漲,愈不應該作決定。有時候做一件事之前,定下規則,例如入賭場前定下最多輸幾多,是有用的警惕。情緒威力很大,輕取理性,應改信外部力量,例如朋友的忠告。二、我是否向目標邁進?不是每一刻都要見到進步,但進步應該可以清晰量度,看不見明顯進步的話,是時候叫停。謹記為進步喝彩,多麼微小也要慶祝,這是不放棄的動力。

 

【編按:本文原載《01周報》,原題:「策略性放棄」,本博文題目由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