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筆記】強積金尚未埋單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每年的年底,市場上總是有訊息去評估強積金的表現,說去年增長了多少,或減少了多少,平均每個香港人賺了多少(或蝕了多少)。
這些比較的意義不太大,比較好的做法是以每個人為單位,由他開始供強積金以來,總共增長了多少,以及以年率化來計升,這百分比是多少,可惜這些數字在年結表通常欠奉,令很多人不容易知道自己強積金的表現。

你又是否清楚自己強積金的表現?(資料圖片)

至去年的9月底,強積金的總資產約有6,550億元,再加上職業性退休計劃(ORSO)的約3,000  億元,香港的退休金資產約是本地生產總值的40%。這個退休金資產跟GDP的比率是一個量度退休金充足與否的重要指標。香港的水平是低的,一些退休保障較好的國家,她的比率可以超過100%,如荷蘭。

香港的強積金設計根本由第一天便不足以令當事人退休,原因不是投資表現不佳,而是供款太低,僱主僱員共供款10%,比起很多國家的15至20%為低。小數怕長計,這個5至10%的供款差異,當時間長了,金額可以相差很大。

有人認為這是雞與蛋的問題,沒有好的回報,便不值得去增加供款,否則供款都被送到基金經理那裡。這點不完全錯,起初的時候,強積金基金的收費的確不低,現時來說已經下調了很多。最根本的問題是很多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強積金,要監察的,不只是每年的回報是多少,而是強積金內的基金每一隻的表現如何?是否在那強積金受托人中是表現較佳的?而收費卻較便宜的。這些資料是有的,在積金局的網頁的「收費比較平台」可以找到,非常方便。

可惜這個世界就是太多沒有花一點時間去管理自己資產的人,不少人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手機,到管理自己的退休金時,不是說太遙遠便是說不明白。時光飛逝,在本身供款已不多的情況下再不去管理好,強積金只有少之又少。

將推出的核心基金是針對不去花時間選基金的人,他們對自己的強積金有相當大的責任。當然,比較基金表現的工具可以再簡化,現時的設計是要當事人選受托人、選計劃,出了結果後,再把表現或收費排序。如果可以有更好的工具,如顯示當事人的強積金去年表現如何,一直以來的表現又如何,以年率化表現出來,又對比於受托人基金的平均數,這比起每年收到那年報的訊息有用及友善得多。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