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抑鬱】曾經工作大過天 女生:覺得不成功便是死路一條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在經典恐怖電影《驅魔人》中,一個女孩穿著純白睡衣坐在床上,面見猙獰,被邪魔入侵,不能自已。過來人Kathy(化名)就是這樣形容自己患上抑鬱時的情況,「我就是《驅魔人》中的女孩,我就是她。」
攝影:Cynthia

Christy在商界打滾多年,在曾患抑鬱的親友旁支持陪伴,近年創立社企Dearself,並開發靜觀App。

幸好,現實中是有曙光的。有人帶Kathy離開那房間,在身旁支持,與她一起驅去「心魔」,那就她的好友Christy。二人說起過往的經歷,你一言,我一句,互相補充,這路是二人一起走來的。Kathy走過了最黑暗的時刻,而Christy則把它們揉成一道曙光,創立社企Dearself,並開發同名靜觀App,希望籍此幫助更多同路人。

Kathy形容抑鬱來襲的感覺,像是《驅魔人》中的女孩,面見猙獰,被邪魔入侵。(《驅魔人》劇照)

我很想成功,不成功便是死路一條:第一次病發

Kathy形容自己身處沒有放工時間的行業,非常忙碌。「我是喜歡工作,很想成功。不成功便是死路一條。」小時候讀書要考名次,工作就要成功,要人人都認識她。她形容這樣的想法「入哂血」。因此她事事控制,不論工作,還是愛情。可是世事豈可盡如人意?五年前,她開了自己的公司,初嘗失敗的滋味。她不能接受,便把專注力轉移到身邊的人,剛巧Christy生了寶寶,Kathy便天天膩在她家;Kathy形容自己像隱君子,只是她的「毒品」是對身邊人的倚賴。

直到一天,Christy說要走了,舉家搬到新加坡。Kathy崩潰了,走出房間,小小走廊中,跪在地上,抓住當時另一半的雙腳,淚流滿面,仰頭問:「我點算?」一說到Christy要離開,即使在街頭,Kathy就會哭,形容:「眼淚是不受控的!」那是Kathy第一次驚覺,或許自己生病了。

病了就該看醫生,但有關情緒的,我們都妄想它會擱著好。幾經掙扎,Kathy終於鼓起勇氣,但吃藥?她那時認為那是「痴線」,於是她找了另一顆「靈丹妙藥」,就是放棄那公司,重新投入新工作。「我不是擔心沒有人工,而是別人會忘記我。我的價值只有一個,就是成功。」病醫好了沒有?不過是換了依賴。

延伸閱讀:【給自己的情書】女生患抑鬱寫信自救:沒想到文字可救人一命!

Kathy面對抑鬱期間,好友Christy一直陪伴在身邊,不離不棄。(vcg.com)

懲罰自己一年:第二次病發

豈料不久,就迎來了另一個挫折-與另一半分手。Kathy這樣說:「那時覺得是別人懲罰自己,現在看,沒有人能迫你如何過活。那些苦,是自己給自己的。」她每早清晨五時半醒來,三小時就只是哭,然後便洗澡上班,日日如是。她形容,她穿著純白睡衣,床前有一只窗,窗外看到墳墓,「我就是驅魔人中的女孩,我不能控制我的情緒。」除了上班,Kathy對其他都沒有興趣,就連親友的慰問,對覺得無比煩厭,不願多作解釋,「他們哪懂,我腦內少了血清素。」

這是好友Christy最無助的時刻。慰問無用,有時甚至招反效果。「有一次,Kathy跟我說昨晚她想要自殺。」Christy只好堅持不懈的勸她看醫生。幸好一看醫生,在藥物幫助下,Kathy的病情慢慢好轉。失戀傷心的痛是依然的,也令她開始接觸靜觀(Mindfulness)。

Chirsty在商業界打滾多年,一直工作都講求利潤賺蝕,社企的概念就讓她十分震撼。

到牛津「拜師學藝」,開發禪修App助人靜觀

Kathy在香港首先上了香港靜觀中心與英國牛津大學聯辦的課程,學習靜觀,即活在當下,留意自己當刻的情緒,不與過往糾纏,不為未知擔憂。靜觀的方式眾多,因人而異,不一定要靜坐。對於Kathy而言,靜觀就是烹飪。「當刻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做飯。靜觀不是要人沒有情緒,而是有起伏時,我溫柔地把它拉回現在。」Kathy開始一步一步改變自己的想法,與Christy決心一起到牛津「拜師學藝」。

她們跟隨「靜觀大師」Mark Williams學習,Chirsty 道:「靜觀讓人減壓,這不只是一個說法,而是無數的臨床實驗放在眼前,那是非常有說服力的。」Chirsty一路走來,在商業界打滾多年,不單是公司高層,也是兩位小孩的媽媽。一直工作都講求利潤賺蝕,社企的概念就讓她十分震撼,不單可以自我營運,還可以貢獻社會。親身體驗過精神健康既是那樣重要,Christy決定以科技來把讓更多人接觸靜觀,便創社企Dearself,並開發有「一對一專人服務」的靜觀App。

日前Dearself在渣打馬打松派發選手包當天時擺放攤位,舉辦工作坊讓大眾認識靜觀。

社企Dearself:開心也需要練習

「Dearself 是Christy的baby,而我會幫忙,及作『白老鼠』。」Kathy 笑言。Dearself 工作橫跨香港及新加坡,希望更多人關注情緒問題。Christy 以情緒病者身邊人的經歷,曾到醫院幫助絕症病患的家屬減壓、也曾在到學校辦活動,皆因學童與青少年的情緒同樣需要關注,日前更在渣打馬打松派發選手包時擺放攤位。

「感冒要看醫生,情緒病也是一樣。靜觀不能治病,但有如維他命,讓你保持心靈健康。」Christy形容,那就如你坐在車上看風景,窗外的景物就是你的情緒,靜觀就是要靜下來,接受這些情緒,再可利用App中不同的技巧讓自己冷靜下來,慢慢解決。

筆者聽過一首歌,把友情唱得比愛情更動人。那是《看得最遠得地方》,Kathy與Christy二人一路走來,感情中那倔強就如歌詞中唱到:「當我跌斷翅膀的時候,你不扶我但陪我學忍痛。」經歷過後,Christy看得更遠,要把靜觀帶到每人口袋裏的手機中,一念就在彈指間;而Kathy看到的卻是選擇:「從前只有關輸鸁,輸了便不能接受。現在想,為何我一定要那人?為何一定要那工作?」明白了,選擇俯拾皆是,人生好像沒有想像中困難。

延伸閱讀:【最長的研究】哈佛追蹤700+人近80年 幸福、長壽同樣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