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倡設恆常新屋邨社工隊防倫常慘劇 張建宗:持開放態度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新公屋屋邨位置較偏僻,低收入家庭遷入時往往面對入伙、適應社區等困難,跟鄰居又不熟悉,有時甚至發生倫常悲劇。社福團體「社區發展陣線」倡議在新屋邨如天水圍、東涌、啟德啟晴邨等,設立為期5至8年的恆常社工隊,以及撥出閒置地方供服務隊作基地,促進居民互助和溝通。

社福團體「社區發展陣線」倡議在新屋邨如天水圍、東涌、啟德啟晴邨等,設立為期5至8年的恆常社工隊;張建宗稱對此持開放態度,會聽取及考慮。(李慧筠攝)

成立社工隊 協助新屋邨居民建立網絡

現時政府以「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短期撥款供社福機構入邨協助公屋新入伙居民。計劃撥款予社福機構舉辦不同社區參與計劃,內容涵蓋兒童及家庭福利,如在天水圍天晴邨資助「晴天計劃」,以校舍為據點,邀請區內家長及居民為孩童輔導功課;也有在社區建設網絡,在不同地區推動「樓長」計劃,邀請長者充當舉辦居民活動的樓長。

2015年尾為止,基金已推行或計劃推行的資助計劃總數為307個,撥款約3.95億元。但社工鄭耀彤認為計劃撥款以3年為限,年期太短:「社福機構以一年時間籌備,第二年開始與街坊熟稔,第三年已經準備離開社區。」

在2015至2018年間,房屋委員會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會增加約46200個公屋單位,位置較偏遠的新屋邨如元朗洪福邨、東涌逸東邨第三期等亦相繼落成,同時經濟呈下滑迹象,社區發展陣線主席吳堃廉擔心,倫常慘劇會再度發生,故倡議設立恆常社區工作隊,為期5至8年,發展以「鄰舍互助,建設社區網絡」為本的社區計劃,及早識別有需要家庭。

吳堃廉指:「現時政府依賴綜合社區家庭服務中心做社區支援,但其處理個案數字巨大,根本未有時間外展,發掘隱匿於區內的有需要家庭。」(李慧筠攝)

吳堃廉提醒,新屋邨入伙居民通常來自五湖四海,並未得到原區安置,原生鄰舍網絡突然被打破,當他們面對經濟及家庭壓力,對新社區的人和設施感到陌生時,都無法向舊街坊朋友吐苦水。「現時政府依賴綜合社區家庭服務中心做社區支援,但其處理個案數字巨大,根本未有時間外展,發掘隱匿於區內的有需要家庭。」

新屋邨入伙居民通常來自五湖四海,並未得到原區安置,原生鄰舍網絡突然被打破,當他們面對經濟及家庭壓力,對新社區的人和設施感到陌生時,都無法向舊街坊朋友吐苦水。(李孫彤攝)

社工區內無據點  建議善用閒置地方

社聯(社會服務聯會)早前表示現時有300幾個福利機構無法找到社區服務點,部分屋邨居民只能到邨外社區服務單位求助。天晴邨居民劉先生曾經在邨內擔任互助委員會,接獲許多新入伙及新來港家庭求助。「數量太多,我根本處理不了,必須聯絡社工、義工幫手,但他們在邨內沒有辦公室,求助過程相當轉折。」

社工鄭耀彤說:「我們以前約天水圍街坊就是說:在公園長椅、麥記見吧。但其實屋邨有許多閒置空間正用作放單車,放廢料,若加以利用,可以充當社區工作服務點。」他舉例,天水圍街坊及社工在2010年曾向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爭取,把天悅邨地下一500多呎、只擺放建築物廢料的閒置單位清空,社會服務機構便得以進場駐邨。社區發展陣線希望政府訂立制度,善用屋邨內閒置空間,作長期而主動的社區支援。

 

張建宗稱會轉達意見予基金委員會討論,但年期方面有不同考量,大方向是繼續增加資源予前線社工。(李慧筠攝)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出席社聯及社會福利署合辦的「2016社福議題及優次會議」,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及社區發展陣線等5個社福團體在會前向張建宗遞信。張建宗回應,今屆政府四年內增加了234億元社福撥款,而局方一向重視不同民間意見,亦會聽取及考慮。

張建宗重申「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一直在新入伙屋邨接觸弱勢家庭,盡早介入及識別有需要受眾,問及如何回應團體指撥款制度年期太短,應設立長期的新屋邨社工隊,他指持開放態度,並會把團體意見轉達基金委員會討論,但年期方面有不同考慮,大方向是繼續增加資源予前線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