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入平機會 爭取平權、宗教自由 斯里蘭卡女生:想服務香港人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說起斯里蘭卡,你或者會想起海灘、錫蘭紅茶,但原來那裏還是許多在港外傭的故鄉。在香港土生土長的20歲大學女生Himie父母正是外傭,但她以前從沒想過要認識故鄉文化,直到她遇上了一個社企、一個僧侶、一個佛學中心和一班同鄉,她終於明白多年來說的「ayubowan」是什麼意思。然後她發現,香港有許多不同宗教的寺廟,但為什麼沒有一座斯里蘭卡佛廟?
她爭取建廟,同時也爭取平等。她日後想在平等機會委員會工作。她說:「我想服務香港人。」

Himie(左)逢周日都會來到佛學中心,和大家一同靈修、聽課。(龔慧攝)
+5

小時不愛斯里蘭卡文化 最愛《Yes!》卡和阿嬌

在佛學中心裏,Himie穿梭在人群裏,張羅茶點,忙着和各人說:「ayubowan(招呼語)」,儼然是個斯里蘭卡人。

但原來1年前她的斯里蘭卡話(僧伽羅語)說得不流利,講的是好的是英文和廣東話。對斯里蘭卡文化、宗教都沒什麼興趣, 閒時只愛去圖書館,小時最愛的是Twins的阿嬌和《Yes!》雜誌、閃卡,「現在好像沒出《Yes!》了……」她一臉可惜。「以前每星期都要買,媽媽會罵——每星期都浪費12元。」

Himie父母信奉斯里蘭卡佛教,每逢周日會帶Himie到泰廟,但Himie只知跟隨儀式——拜神、吃廟內提供的素食,「我在香港,為什麼我需要知道斯里蘭卡的文化?」而且在泰廟說的都是泰文,她聽不明白,就更沒想去了解。

從前她對斯里蘭卡最熟的,或者就是食物。(龔慧攝)

帶團被問口啞啞 決心尋根

2014年,她被朋友拉去多元文化社企「愛同行」,認識了負責人,閒聊下她才知道問候語「ayubowan」原來指「祝你長壽」。她很驚訝:「他比我知道得還多。」有次帶元朗少數族裔社區團,有團友問她懂不懂怎樣用斯里蘭卡話講不同的字詞,她當下空白一片,遲疑了一會,只能說不知道。她說:「不懂答真的好醜——媽媽爸爸都是斯里蘭卡人,為什麼自己不知。」於是她回去做資料搜集,又回家問父母不同的詞彙。

去年她透過親戚認識了一位來港唸佛學的僧人,那位師父去年10月在香港開設個斯里蘭卡佛教文化中心,「每晚他都會說一個(佛教)故事,教我佛教來源,和那些規條——孝順父母,尊敬長老。」她更感受到斯里蘭卡人的積極,「裝修時他們星期日幫忙至凌晨6點幾,睡半個鐘就要回去上班。」

這裏更讓她感受到斯里蘭卡的人情。「每次來到都一定要吃東西,會有10個人一直問,吃了飯沒、快點去吃飯。」Himie笑着說:「你的肚好像他們的肚。」她這才真正進入了斯里蘭卡的文化。

但這個佛學中心其實得來不易,最初會址設在太子,但被投訴嘈音——那不過是唸誦經文、閒聊的聲音。他們1、2個月後就要遷走,最後落腳土瓜灣現址。「最近大廈多了人住,我們的鞋沒地方放(佛教地方要脫鞋入門),也怕阻到別人。」Himie無奈地說。而且租金要大家分擔,偏偏眾人多數任職外傭,薪金不多,但仍然每月捐獻。

「香港有清真寺,有泰廟,為什麼我們(斯里蘭卡佛教)沒有呢?」Himie說。獲政府批地建廟的,每年只須付象徵式的1元租金。Himie又說廟宇可以讓斯里蘭卡人相聚,相互支持。此外該國本有一年一度的「供僧衣節」傳統,須邀請1位高僧在寺內住4個月,但由於沒有寺廟,這儀式一直未能在港實行。而且,斯里蘭卡佛教與泰國或中國佛教不同,本身已分了泰、緬、孟三派,如泰派的僧人要剃眉,緬派不剃,孟派則沒提及。斯里蘭卡的廟分了4類——寺、僧房、佛學院、阿蘭若處(修行地),最大的是寺,有佛塔、佛殿、菩提樹、說法堂、圖書室及僧房等建築,各有其用處。

現在他們只能擠在小小的佛學中心聽課,裝修都是自己做的。(龔慧攝)

爭取建寺廟 遇政府部門互相推卸

去年年尾時,僧人已提出希望找到地方建廟。她自小做少數族裔文化活動的主持,認識一位區議員,轉介之下現時由他幫忙跟進,另外一位斯里蘭卡叔叔主力寫建議書,Himie則負責打電話給不同部門,「打過給很多個部門,地政署、民政事務局……」Himie嘆了口氣:「(把我們)掉來掉去,好辛苦。有時就說,等幾個月(再通知你)吧。」

她說:「如果我們有一塊土地,我們可以慢慢貢獻這社區。」現時她們的活動都開放給本地人,不時有香港人走來一起上佛學班。在副學士讀英語傳意的她更逢周日在此教中文班——畢竟同鄉中幾乎只有她懂廣東話,她希望讓同鄉融入本地。她希望將來有寺廟後,可以和香港人分享他們的文化,「又可以幫助窮人,例如提供食物。」

+1

「大家在香港都很辛苦」 望任平機會消除不公

「在香港生活很辛苦,不是我們斯里蘭卡人辛苦,而是大家都是。」Himie說。「例如你想要一間屋,但政府批不到,就要逼在一起。」而改變命運的第一步,是有平等的機會——因此她說:「我想在平機會工作。」而她本身的文化背景,也讓她感受到男女不平等,「他們相信女生應該少工作多留在家,我不喜歡這樣,我們應該是平等的。」

此外,小時候因為皮膚黑,她常被同學笑她「髒」;長大了,應徵補習社,到了現場,別人見到她是黑皮膚,立刻就說沒有空缺。但她沒有就此失去自信,最近還參加了青年廣場的宣傳片拍攝,鼓勵其他年輕人堅持信念。

訪問當天到佛學中心,需要遵守傳統穿着象徵純潔的白衣,Himie穿了一件白衣上衣,外面再套上一件藍色裙子。這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斯里蘭卡裔女生,重新認識斯里蘭卡後,說那裏是故鄉,而香港是她成長的地方。她堅定地說:「我想服務香港人。」

走到船運公司,她看見其他斯里蘭卡人在香港的舊照片。她同樣從那個年代的香港一路走來。(龔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