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不老紅A噴射式水壺超破格  前衛設計曾風靡60年代?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嬰孩洗澡的紅色膠浴盆,坐著看電視的膠櫈仔、面盆、膠水桶......這些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的生活用品,全是由本土品牌紅A於香港製造,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過去二十年,紅A彷彿銷聲匿跡,但其實其位於大有街的廠房仍「靜雞雞」不斷出產,是少數堅持百分百「香港製造」的經典品牌。
攝影:鄭子峰

五十年代,紅A創辦人梁知行帶著製刷技術和十二位員工,從上海來港。

以造「膠」聞名的紅A,其實是做刷起家。品牌創辦人梁知行早年在上海造牛骨牙刷,五十年代初,他帶著十二位員工來港,由筲箕灣和北角的「山寨廠仔」做起,創辦了現時紅A(星光實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星光製刷廠」。「當年主要是造刷和梳,後來1959年買入大有街廠房,才開始造膠,造盆、桶和筲箕。」梁馨蘭說。

紅A……其實唔止紅色?

五、六十年代,塑膠製品盛行,價錢平、可塑性高,容易倒模製成各種產品,梁知行看到塑膠製品的潛力,遂轉行生產膠製品。梁馨蘭形容,爺爺「百足咁多爪」,「他見到美、日塑膠製造技術比較成熟,靠着和日本東芝社長的關係嘗試引入機器,在港生產。」

以為紅A只是生產紅、藍二色?梁說,「其實這是個誤會,我們開初是生產三種顔色——紅、藍、綠。但紅色是特別調配出來,不是Pantone色,色澤比較圓潤,亮麗,到現在,行家還會用『紅A紅』來形容這色。」但讓「紅A」在當時跑出的原因,還是對時勢轉變的觸覺。

+7

【香港製造】鐘錶刻帝國製造更馨香?60年代得獎鬧鐘內藏萬花筒?

【香港製造】60年代起家 史蜜夫糖果廠延續昔日甜蜜

因制水打響名堂

六十年代,香港淡水供應短缺,雖然當時香港已和深圳簽訂供水協定,但仍供不應求。水荒最嚴重的1963年,政府宣佈一天供水四小時,年中更宣布四天才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於是一家大小拿著水桶到樓下等水車的情節,便成了當時市民生活的重要一環。「當時還是用鐵、不銹鋼桶,除了重,衛生情況亦比較差,膠桶輕,產量快又多。」於是紅A連夜趕製十萬個膠水桶應市,亦登報聲明制水期間不會加價,自此打響名堂。

紅A第一代掌舵人梁知行,把當年每天的相關剪報都儲起來。
1974年,香港制水,紅A登報聲明大量生產水桶,不加價。

街市燈罩都係紅A

「從設計方面,可以看到第一代產品的前瞻性。太空篋、仿玻璃製品、水壺,我想爺爺當年也不會想到,到今天看來,這些設計也不核突。」除了六十年代的膠水桶,還有七十年代配合戰後兒童一代及九年免費教育政策而推出的兒童系列產品,如水壺、太空篋、色彩繽紛的餐具。以兒童水壺為例,無論是大膽用色、其心形設計、還是「噴射式」瓶咀,今天看來仍是相當前衛。

「噴射式」瓶咀,和螢光綠色,如今看來仍很「潮」。
六十年代,玻璃製品盛行,但價格昂貴,大眾難以負擔,仿玻璃製品便是價錢相宜的替代品。

而讓她最印象深刻的,則是六十年代的仿玻璃系列。「玻璃於五六十年代開始盛行,但當時(價格)比較貴,於是爺爺用塑膠做仿玻璃產品,聽老員工講,模件都是用人手一筆筆畫出來,模仿玻璃折射的光線,有些不完美,但有另一種設計風味。」

還有在街市照雞蛋的紅色膠燈罩,也是父輩從英國設計中參考而成,「那時爸爸在英國見到醫院用緊類似的燈罩,但是鐵造的,覺得好靚。」於是,誰想到當年英國醫院的燈罩,竟成了現時香港街市豬肉檔的專用燈。這些經典產品,雖然現時經已停止生產,但仍是不少收藏家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