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櫃前後】跟太太異地戀多年 盧凱彤:希望在香港成為合法伴侶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盧凱彤上月在台灣金曲獎領獎時,於台上公開多謝台籍太太,向世界承認她的同志身份。從前記者問及感情事,她都迴避;但出櫃後她出席兩岸婚姻平權活動,終大大方方坐下來接受專訪,說希望消除社會對同志的誤解。她於是毫不保留地道來與太太相愛七年的故事,像釋出一個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
盧凱彤說與太太這段異地戀,其實比擁抱同志身份更難。但這卻讓她更想與太太結婚,在一個承認她們這段婚姻的地方定居,組織家庭。

上集請看:【出櫃前後】金曲獎台上多謝太太 盧凱彤:愛一個人是愛她的靈魂

盧凱彤與太太余靜萍戶籍分別在香港和台灣,兩人自相戀便得分隔兩地。盧凱彤留台三個月便逾期要回港,如此來來回回台、港兩年,很多時只在熒幕傳情。「但只靠skype或文字訊息,是感受不到對方的溫暖,久而久之與彼岸的那個人感覺疏遠,這段關係好難維繫。」

曾因分隔兩地 分手兩載 
 
遠距離的思念難熬,相戀三年多後,盧凱彤提出分手。「我看不見我們有將來,我跟她說:『妳死心啦,不要等我啦!我不會回頭!』」對方卻回她一句:「我等妳吖。」結果一等就兩年,後來在一次音樂會上重逢,感覺餘情未了,又再復合,而且更愛彼此。

盧凱彤說患躁鬱症與多年無法公開性向無關,她只是為異地戀而感到痛苦。(楊晴攝)
+11

那種「很愛一個人」的感覺,盧凱彤說就跟任何愛情一樣,不分同性戀或異性戀。「我們互相扶持,無論工作幾辛苦,回家有人支持你,無論在生命哪個階段,她都陪我一起成長。我愛她的靈魂、精神和人格,才去愛她的身體。」
 
她與太太除了心靈交流,還有藝術。「她很喜歡舞蹈、畫作和攝影,會帶我去看很多劇場,與我去旅行,會帶我去博物館看不同的作品。」盧凱彤認識太太那年23歲,對方比她年長逾十年,相愛這七年來,讓她見識和成長,亦影響了她的音樂和形象。
 
「她放心讓我做自己,協助我做回自己。」盧凱彤這七年來的宣傳照和唱片封套,都是由太太操刀。「還有詩集、攝影集和一系列的相片,我真的好喜歡她為我拍的照片。」

盧凱彤自言在這段關係中,是懦弱的一方,是太太多年鼓勵才能維繫感情。(梁碧玲攝)
+9

找到愛的人 就可對抗世界的不完美

盧凱彤記得在她提分手後、二人分開的兩年間,自己因工作壓力患上躁鬱症。從前她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上,盡力達到別人心目中的期許。「我花了很多年時間去追求完美狀態,究竟『完美』或『正常』是怎樣的呢?」 

當時她情緒經常失控;身在台灣的余靜萍特意來港探望,卻被拒於門外,後來她很後悔:「在我人生谷底時,竟然放棄了這段感情。」這個人足足等了她兩年,「我告訴自己,我會記得這個人一輩子,不能再錯過她,也清楚下半生想與她一起過。」她於是渴望與她有一個家,渴望那種「家」的感覺,決定與她共偕連理。

從躁鬱症康復後,她去年寫下《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一個月前在金曲獎的領獎台上,對太太說:「世界不完美,人不完美,有了妳,誰還需要完美?」她解釋:「原來當找到一個很愛的人,就會有種力量對抗世界種種不完美。」
 
二人去年在加拿大舉行婚禮,除了因為盧凱彤於加國出生,有當地戶籍,亦知道那裏很歡迎同志。婚禮那天,當地的主禮人、場地的負責人等所有人,臉上都掛着笑容,為她們的婚約欣喜祝福,一對新人穿着白色襯衣、黑褲行禮,盧凱彤的父親看着女兒要成家立室哭起來。「這是我和她七年來最難忘的片段,我們以前很少見面,她很忙,但那天我們真真正正為了組織一個家庭,全神貫注地付出自己的心力和時間,很開心和享受,慶祝自己的婚禮。」

盧凱彤說以前一直不明白太太的鼓勵:「當時我年紀還小,不理解她何以希望我也努力,後來發現要我們要為一起想過的生活而打拚。」(龔慧攝)

盼在台港皆能合法結婚

婚後她們在台灣有個家,但盧凱彤來回台港的情況依舊。「其實主要都在台灣生活的,但我每月都飛,其實有一半時間也在香港。」目前台灣有望於兩年內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盧凱彤期盼這天快來臨:「有了合法的婚姻承認,我們便不用分隔兩地,法律被承認為一對伴侶,我可以留在台灣,擁有那裏的權利和福利。」

回望香港,本地同志平權運動落後,爭取同性婚權遙遙無期,但她卻仍期待有天能與太太再次註冊結婚:「因為我是一個香港人、香港歌手,我在香港長大,也希望她能來香港生活。」

訪問這天她出席兩岸婚姻平權活動,有立法會議員提議她向香港法院提司法覆核,挑戰本港婚姻條例中的一男一女規定,盧凱彤舉手表示會考慮當先鋒,從法律途徑爭取平權:「我希望我的太太在這城變成我的合法伴侶,甚至能夠在這裏定居和工作,為什麼不可以呢,就因為我喜歡的是女人?正如台灣也快有了,這是基本人權。」

延伸閱讀:台灣同志婚姻將合法 香港議員盼有人挑戰本港婚姻一男一女規定

這天盧凱彤出席同性婚權活動,分享出櫃前後經歷,她說出櫃不容易,因為不止是自己,連同她的父母和另一半也同時要面對外界的壓力和目光。(楊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