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拆椅背棄扶手 公園長凳大變身、更親民:但有行家話唔夠爆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不知從何開始,市區裏的長椅子,總加上扶手分成幾份,阻礙露宿者躺下,也同時限制了市民坐的方式——一張椅子就只能坐三、四個人,全部面朝同一方向「排排坐」。即使公園應是讓人放鬆的地方,卻因為椅子設計而一定要坐得拘謹。有設計師與街坊共同改造了公園裏10張長凳,拆去標準化的扶手柄和靠背,加插高低長短不同的波浪形部件,令長凳可以躺、可以挨、可以瞓。

新的椅子設計容許街坊有不同坐姿,有街坊如置身家中般自在。(受訪者提供)

不想「空降」大椅阻街坊晨運 改造椅子更好用

走進公園,設計師白宇軒(Hinz)及郭達麟(Dylan)興奮地告訴記者,街坊的坐姿如何教他們喜出望外。他們是「城市藝裳計劃:樂坐其中」公共藝術項目20隊藝術家中其中一隊,負責在西灣河的愛秩序灣公園設計座椅。「樂坐其中」計劃由康文署主辦,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由4個策展人協助20組藝術家在全港18區共20個公園、海濱長廊、休憩用地及遊樂場,按周邊環境和社區特色度身設計20組城市家具。計劃為期三年。

Hinz本是一名跨媒體設計師,曾為多個社企設計品牌,也是代客買餸服務「早晨Jou Sun」的創辦人。Dylan則是一名空間設計師,過往以設計改構電車、平台公園、社區廚房、後巷等不同空間。

他們本被派獲在公園內其中一片空地上設計一張新的椅子,但是二人到過公園觀察後,發現該空地是街坊平日晨運、拉筋的地方,二人不禁猶豫:「這地方是屬於街坊的,我們真的要空降一張椅子在這嗎?」同時,他們又發現公園雖有60多張椅子,但其設計都規限了街坊的坐姿。例如一張位於草地旁邊的椅子,因為椅背限制,市民只可面朝走廊、背向公園而坐,Hinz不禁覺得可惜:「城市內很難得有這樣一幅大草地,卻因椅背而限制了坐的方向,而且只能坐四個人,浪費了這幅草地。」二人萌生另一想法——不如好好利用公園內的椅子,與街坊一起改造它們,令椅子變得更舒服。

先看看其中一些改造了的椅子的前後對比:

原本背向草地而設的椅子,拆走扶手和椅背,新的椅背呈波浪形,延長出一張貼近草地的椅子,斜度讓街坊可更舒適躺下。(以上照片由Dennis Wong提供)

新加插的部件讓街坊可貼近地面而坐,雙腳可自由擺放。(以上照片由Dennis Wong提供)

在兩張椅子之間加了矮身的凳,方便街坊圍起來聊天。新的椅背同樣可作托手用,二人後來發現,小朋友喜歡坐上椅背:「這真的是設計時沒想過的坐法,小朋友就是喜歡擒上擒落,像在沙發也喜歡坐上去椅背。這用法令椅子多了一個層次。」(以上照片由Dennis Wong提供)

左:Hinz,右:Dylan。(呂嘉麗攝)

同僚:唔夠爆 街坊:好好啊藝術品可以坐

這計劃的藝術家多數在指定的空地設計新椅子,不過Hinz和Dylan就沒有另作標奇立異的地標建築,只是改造原有椅子。改造了的部件材質和顏色也跟公園原本椅子大致相同,有同僚就認為他們的設計「唔夠爆」、「唔夠stand out」,但Dylan就說:「我哋唔係想爆,係想tone down,blend in(低調融入公園)。」有街坊看到成品就問:「呢件係藝術品黎架?好好啊,藝術品可以坐得!」

Dylan提到英國建築設計跨界團隊Assemble因幫助改造半廢棄社區格蘭比四街而獲得2015年英國藝術大獎「特納獎」:「藝術不一定是要標奇立異,你看Assemble,藝術可以好貼地!」

Dylan和Hinz希望和街坊一起改造椅子,但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二人如何收集民意?請看下集:設計師好玩地收集民意 改造死板公園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