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衙前圍消失】藉重建之名滅村 官商夾逼30年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衙前圍村,早於1352年紮根九龍城一帶,至今664年歷史。原居民以陳、吳、李姓為主,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數百年來,村民經歷多番「滅村」威脅:清朝初期「遷界令」遭遣返內地、日治時期拆村危機、港英政府逼遷風波,最終仍能復村,可惜逃不過市區重建。從80年代發展商收購行動開始,擾攘34年,衙前圍村將於2016年1月25日清拆。

畫家筆中的衙前圍。(插畫:彭啤)

1980年代:收購展開,村內環境變差:

 

1982年,長實開始收購衙前圍村物業。長實收一間,拆一間,令村內出現多塊小型空地。由於村內古屋為「排屋」設計,屋貼屋,每間屋互相緊靠,以確保平衡,當一屋被拆,相鄰房屋結構便會受影響,出現滲水等情況。古屋拆毀後,空地雜草叢生,村內環境變差,但因重建計劃懸而不決,村民不敢花費維修及改善環境。

1990年代,土發(市建局前身)宣布重建:

 

土地發展公司(市建局前身)宣布衙前圍重建計劃,古物諮詢委員會曾勘察這條600多年歷史的圍村,認為沒有古蹟,先後於1994、1999、2000和2006年,4度表示不反對重建。另邊廂,黃大仙區議會曾應村民要求,強烈反對重建,要求保留全村。

千禧年代,長實與市建合作:

 

長實收一間拆一間的手段,使村內環境變得惡劣。黃大仙區議會以30票支持1票反對,大比數通過只保存門樓、「慶有餘」 牌匾及天后宮。

2007年,市建局正式啟動衙前圍村項目,與長實簽下合作協議。

34年的重建計劃 限期將至:

 

市建局接手重建之後,繼續推動衙前圍村重建項目。項目的權益分佈,市建局和長實為三七比,此外,市建局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指村民是僭建戶,霸佔官地,要求收回土地業權,又同時宣布重建圍村新方案,將興建兩棟高樓,合共提供750個私人住宅單位。衙前圍村本屬村民私人土地,村民不滿家園被拆,因此要求在村口興建仿古屋,實行鋪換鋪,屋換屋,但方案遭市建局拒絕。

2015年地政總署發出收地通告,於2016年1月25日清拆衙前圍村。

 

至今,部分村民仍未獲合理安置及賠償。

重建計劃30多年,衙前圍村在2016年快將成為歷史。(蔡俊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