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們.一】非洲手機轉售中心不再 南亞商留守:香港是我家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重慶大廈其實未必如《重慶森林》般迷幻,真實的大廈由手機、金錶、小食店和旅館組成,是很多南亞商、非洲人曾經的發財夢之地。
重慶大廈曾是約兩成非洲中南部使用手機的轉銷點,盛載少數族裔人士的發財夢——南亞裔在大廈批發二手或「山寨」手機;非洲商人在大廈購入大批手機後運回該國轉銷。然而近年隨內地廉價手機品牌的興起,不少非洲商人直接往內地「入貨」,不再到訪重慶大廈。
非洲商人可以說走就走,但在重慶大廈開店多年的南亞手機商呢?「可能會轉型做其他生意,但不會離開香港了。」
【系列之一】
攝影:梁鵬威

在重慶大廈內,華人面孔反成小眾。

曾經的「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

人類學學者Gordon Mathews曾於2011年出版《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一書,指重慶大廈是「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即是資本投入低和非正式經濟情形下的跨國流動中心點。90年代末至數年前,有大量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商人會來到重慶大廈,自華商或南亞商的店中購入大批手機,再轉售回國牟利。

該書的研究指出,2007至2008年期間,約兩成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使用手機均來自重慶大廈。那時大廈底層或一樓商店共開設約100間手機店,每間店都各自有主打產品:中國製造的「山寨」手機如「Sony-Ericssen」、原裝但被買家退貨後入倉的「十四天」手機、不知名內地品牌手機、中國仿造外表和歐美韓品牌一模一樣的手機等。

Gordon Mathews:非洲中南部手機市場佔有率暴跌九成

近十年過去,現在的重慶大廈仍是「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嗎?Gordon Mathews接受本報訪問時卻認為不。他估計如今2017年,可能只有不足2%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使用手機來自重慶大廈。除了因2014年起油價暴跌,非洲5大油產國受影響貨幣大幅貶值,不再有錢到其他國家消費;內地品牌「小米」、「華為」手機的興起,也是重慶大廈手機業沒落的主因。

「曾經非洲人更喜歡到香港而非內地購買手機,因為覺得香港售的(手機)更有質素保證,不會那麼容易爆炸。」Gordon Mathews說。但是因為一些相對較安全、同時保持廉價的內地品牌手機興起,「山寨」手機因為製造成本相近而失去市場,非洲商人紛紛直接到內地大批購入內地品牌手機。

同時,中國內地放寬對非洲產油國的簽證,例如持尼日利亞、安哥拉、加納、利比亞護照的外國人,於2014至2016期間陸續獲免簽證待遇。有重慶大廈手機商指,此舉更是直接將非洲商人引導至內地、令他們不再到香港及重慶大廈。

大廈內不少手機店已結業,只剩下高峰期的1/3。
+8

南亞裔手機商:生意較3年前下跌約8成

而重慶大廈內開店的手機商呢?目前重慶大廈內僅剩約30間手機店,即僅約為高峰期三分之一。大部分店主或經理都是南亞裔人士,因為華商不懂說英文與非洲商人溝通,而能說英文又願意以低薪受聘的,大部分都是南亞人。

賀世高(Ghaffar Bhatti)是其中一店的老闆,來自巴基斯坦,來港已近10年。7年前他與朋友合夥,在大廈內開設手機店;3年前自立門戶,在1樓租了一個面積不足5平方米的空間,繼續經營手機生意。而小本經營的他沒有聘請任何員工,凡事親力親為。據記者現場所見,其店內銷售的手機,主要為非智能二手手機,如舊款Nokia手機。他的客源全都是非洲人:「他們(非洲)毋需如港人般追求最新的i-Phone,少數當地的富人會希望擁有智能手機,大部分平民卻只需二手Nokia已足夠。」

賀世高替自己取了個中文名,他說喜歡香港。

「3年前我剛開業時,每月最少能賣出500部手機,每部賺取約$50毛利,即每月能賺最少$25000。」而重慶大廈的店舖舖租低得驚奇——只需$5000一個月。因此扣除燈油火燭開支,3年前賀世高每月能賺最少$15000。這對於部分港人來說也許不算甚麼大錢,卻仍遠比他在家鄉賺的錢要多。

然而,他不幸趕上了油價暴跌和內地品牌手機興起;因客量大減,他只能割價傾銷。以剛過去的一個月為例,他指自己只賣出了約50部手機,每部僅賺取約$10毛利,即只賺取了$5000——尚未扣除舖租。相對3年前$25000的未扣除成本盈利,下跌了8成。「但(生意額)不是每個月都這麼差的。有時好些,拉上補下勉強能生活。」

留下的理由:「我在香港已付出了很多」

賀世高指相鄰不少手機店已結業,記者問他為何不跟住結業?「我只是在嘗試,希望遲些生意又會好些。」大家都在嘗試,好像那些丟空了的舖位,下周陸續又將有5間新入主——有些仍是賣手機、有些則是服裝或小食店。

賀世高今年才約30歲,他所有工作經驗都是經營手機生意,因此還未想輕易轉行或離開香港。「我在這裡已付出了太多,也已經適應了香港的生活。在香港我是合法居民,在內地又要由零開始。」他是經親戚申請到合法居民身份,但不願透露詳細過程。家住屯門的他,已懂得購買地鐵月票以減省自己的交通開支。

印度女子嫁巴裔丈夫:「我喜歡安全而自由的香港」

Jyoti今年26歲,來自印度,是重慶大廈內少數的女性手機商。她數年前才自印度來港,幫忙打理母親的手機生意,「那時我已會說英文了,我在印度某大學的英文系畢業。」她的店裡主要賣仍有市場的「十四天」手機,但生意額仍較數年前下跌了一半。她說不少非洲商人如今都直接到內地買手機,因為內地手機製造技術的進步、也因為內地放寬了對非洲產油國旅客的簽證。「數年前店裡擠滿了顧客,忙到沒有休息時間,現在我和你聊了快半小時,還沒有一個顧客來過!」

她沒有蒙頭,打扮與一般香港少女無異。她信奉所有神明,經自由戀愛下嫁了一名巴基斯坦男性,不諱言又會到穆斯林清真寺又會到印度廟。而已婚的她也沒有從此躲在家裡相夫教子,仍舊到手機店幫忙。她從沒想過回印度。「如果生意繼續差下去,可能會轉型其他生意吧,但不會離開香港了。香港的治安很好,警察不貪污,有甚麼事打電話叫警察就可以。」

此系列共有3集,第二集將講述重慶大廈內的金錶世界

重慶大廈小檔案
落成年份:1962年
樓高:5座分別17層
底層和一樓商店數目:逾260間(未計算樓上店舖)
商店類型:小食店、手機店、首飾店、找換店、旅館
資料來源:《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Gordon Matthews)

小店門可雀羅,也許樂得清閒,也許苦中作樂。
港人用過的非智能手機,在重慶大廈被轉售至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