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研究81%在囚青年有精神健康問題 兒科基金倡港引入健康篩查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兒童權益備受重視,但住在院舍、感化及懲教院所的青少年之權益就似乎較被大眾忽視。關注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香港兒科基金指,在囚青少年健康風險較一般青少年高,例如有美國研究指,在囚青少年有精神健康問題比率為45%至81%。
反觀香港,沒有全面在囚青少年的健康篩查。兒科基金促請在青少年進入院舍或懲教院所48小時內,為他們進行健康篩檢,盡快對症下藥。

團體促為在囚青少年引入常規健康篩查。(資料圖片)

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醫生指,本港有數千名生活在院舍、感化及懲教院所的兒童及青少年,有機會因接觸較多高危行為,如濫藥、暴力等,健康風險較一般青少年高。她引述英國2014年至2016年向5,600多名在囚青少年進行的研究指,青少年剛被拘留時,有30%至39%青少年已出現身體健康問題;33-41%有精神健康問題;31-63%更有自殺或自殘傾向。而美國兒科學會在1995年至2006年亦指出,在囚青少年有一項或多項精神健康問題比率為45%至81%;自殺或自殘傾向亦達63%,情況令人關注。

陳作耘形容,本港對在囚青少年的政策如停留在19世紀。(朱韻斐攝)

基金促改善對在囚青少年政策

反觀香港,並沒有相關的在囚青少年健康篩查數據。王曉莉指出,本港目前沒有系統性的健康篩查及精神評估給院舍兒童及在囚青少年,直至出事後才會跟進,擔憂病人情況惡化才獲處理。香港兒科基金主席陳作耘醫生形容,本港對在囚青少年的政策如停留在19世紀,「(佢哋)係我哋嘅青少年,做錯一次嘢唔代表成世都係咁」,促請局方改善對在囚青少年政策。

該基金將向懲教處提交書面研究報告 ,促請處方在青少年進入懲教院所48小時內,為他們進行健康篩檢,特別是精神健康及高危行為評估,包括性病感染、長期病、精神健康、自殺風險等,盡快治療緊急狀況和使用藥物,減低日後嚴重併發症。

該基金又建議港府為懲教處設立獨立的投訴機制,陳作耘質疑,「警察有監警會,點解懲教冇?佢哋(在囚青少年)不滿可以點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