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影評來稿】特效再好亦徒勞 徐克創意使劇情格格不入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睇完影評,有嘢想講?用香港01 app 入嚟撐場beta,有記者、博客同你一齊玩金像獎2018大討論。

文:澤西頓珠

徐克的《奇門遁甲》在中國上映超過兩周,票房收益接近3億,並不是很亮麗的數字。同期上映由馮小剛執導的《芳華》已經累積超過9億票房,遠遠拋離對手。徐克可說是奇幻武俠片的掌門人,事實上,電影中的外星生物紅髮般的造型極具創意,有著徐克無可置疑的個人喜好,但此等創意,和奇門似乎又格格不入。

既然要重拍《奇門遁甲》,當中可供天馬行空的世界其實沒什麼限制,就像哈利波特的世界,方術可理解為中式魔術,你想得出就可以、沒有人可以反駁,加上特效的配合,可以說,你想怎樣就怎麼樣。這種能盡情發揮的想像空間,如果徐大導是魚,奇門世界就是他所屬的水。

但熟悉徐克電影的觀眾都知道,他對布條、美女、山洞岩石、機械有種迷戀。(《奇門遁甲》電影宣傳劇照)
+12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但熟悉徐克電影的觀眾都知道,他對布條、美女、山洞岩石、機械有種迷戀,他的《蜀山》、《蝶變》、《黑俠》、《西遊.伏妖篇》都有著強烈的美術風格。然而,在吸睛的面紗背後,往往是不太流暢的故事,或者叫觀眾看得目眩之後,落得對劇情的一種迷茫。反而當背景脫離他的想像世界,或者由改編而提供了紮實的故事時,總能大大提高電影的可看性,如《刀馬旦》、《倩女幽魂》、《智取威虎山》等。而《奇門遁甲》既是掛著重拍的幌子,又是徐導熟悉的世界,更打正徐克編劇的旗號,似乎缺乏可以填補不足的因素。我從來沒有不喜歡徐克,但不喜歡他的故事,這次沒有使我改觀。

1982年的《奇門遁甲》是港片殭屍系列的前身,因為奇門是術數的一種,是黃老道家最高的預測技術,所以跟茅山可謂同出一轍。太乙、奇門、六壬又稱「三式」,是中國古代術數的三大絕學。當中,以「六壬」較為廣泛認識,因為六壬測人事,我們的流年運程就是六壬的範圍。

說回奇門,奇門以地元測集體事,主要應用於軍事,可想而知在歷史上有相當地位。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劉伯溫、張良都是奇門的表表者。所以在普及文化(popular culture)中,這門中國文化絕學實在毫不陌生,事實上,奇門卻是個很有發揮潛力的故事世界,絕有條件想出一個叫人嘖嘖稱奇的故事。然《奇門遁甲》卻停留在武俠世界的門派之爭,一個「霧隱門」看得人一頭霧水,什麼繼承掌門、什麼外星生物滅門之禍、突然五大門派比武,似是一些獨立故事。方術的使用仍是五行的陳套,即使有一流特效的幫助,感覺還不如舊的那部叫人喜出望外。

如此利用特效,就是大大的徒勞。(《奇門遁甲》電影宣傳劇照)

就在我為徐克的新作感到可惜之時,韓國的《與神同行》就像是洽好的正面教材。此片由韓國漫畫改篇,講述人死後需經歷七個地獄才可以輪迴。七個地獄分別是背叛、暴力、 不孝、殺戮、怠惰、欺騙和不義,這些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每個地獄都是一場審判,亡魂獲派三個地獄使者為他辯護;每個地獄又由不同的元素組成:鏡、無重、沙、水等等。驟眼看去,似乎跟奇門的世界不無相似之處,而電影在韓國好評大賣,故事和創新非常關鍵。

地獄使者我們今年看不少了,但這電影中的地獄使者是要為亡魂成功通過七個地獄,去換取自身輪迴。故事中,亡魂在地獄的進程受阻滯,因為自己的家人慘死成為怨魂,地獄使者必須解決怨魂才可以繼續助亡魂上路。夠新意了吧!故事中每個人的目標明確,所在乎的東西觀眾都能身同感受,而身為主角的亡魂為了再見母親而為通過地獄不惜一切,當中原因更是催淚至極。有了完整及叫人興奮的故事,特效便可以盡情發揮錦上添花的作用。最叫我驚嘆的是怨魂被追捕時那種速度和效果的設計,電影中更有很多利用音效和畫面的創意配合,大大提高了可看性。

+7

反觀《奇》片,片末的忠奸對戰是奸角以水綑綁三個主角,水的特效固然不怎麼樣,而三人都動彈不得,一直動彈不得,觀眾的注意力便在此時流失,我根本對三人如何脫困壓根沒有印象。如此這般利用特效,就是大大的徒勞。

如果把《奇》片作為打機式「打大佬」過關斬將式故事去看,亦無不可,因此就不要對故事要求太多了。可是,電子遊戲過關斬將尚且推陳出新,電影是創意工業,要新要快,地獄尚且可以創出新的遊戲規則,武俠世界又怎可以停留在二、三十年前呢?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