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癱瘓.博評】回應傲慢拒道歉 港鐵已沒把香港放在眼內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上星期四東鐵因為訊號系統故障,又停駛接近3小時,當時仍有不少人在上班。我平日會駕車,但那天要早上8時半到達中文大學(深圳)位於深圳龍岡的校園上課,因此很早便乘東鐵到羅湖,原來個多小時後,整條東鐵要停駛,引致新界東的交通大混亂。

港鐵的高層沒有出來道歉,我指的高層是總監(director)及行政總裁,他們沒有出現,當然亦沒有道歉,只是一位總管級(head)的管理人出來面對傳媒,態度方面不夠誠懇。平日在地產版、業績公布時,總會見到行政總裁、一大班總監出來,這都是關於賺錢的、投資的。說到營運的可靠性及有失誤時,這些行政總裁、總監卻消失,不知到哪裡去了。

那天影響了多少乘客,原來港鐵是沒有有關東鐵乘客的統計數字提供給政府,你大可以從運輸署的報告或港鐵的年報或香港統計年刊找找,此點運房局局長也承認。在2017年11月15日時,立法會陸頌雄議員問及「每月東鐵線的平均每日(i)‍乘客量及(ii)載客率」,局長說港鐵不是用這方式來統計,只交待了在早上繁忙時段每小時最繁忙路段(即大圍至九龍塘)單向的乘客量以及載客率,約為每小時56,800人。

對於沒有太多有關東鐵的數字,此點我感到奇怪,因為東鐵(及西鐵)是新界交通的命脈,而東鐵也是內地旅客來香港的主要交通工具,原來港鐵及政府竟然沒有有關的數字,那如何作監管?如何作規劃?政府是港鐵的大股東,絕對可以要求有關數字,我絕不相信在電子化系統,大數據當道的情況下,這樣的數字也沒有。

在2016年共有約3,600萬的內地旅客經陸路來香港,假設絕大多數是乘港鐵,而根據香港統計年刊,每年經羅湖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離港的港人約有5,000萬人,利用這兩組數字,北向的東鐵乘客每小時為13,000人,這不是最繁忙時間的數字。我估計當天3小時的停車應該影響了約13萬名東鐵的乘客,包括北上及南下的香港及內地乘客。

由當日的電視畫面看到,港鐵似乎沒有一套應變的計劃,而董事局內的風險委員會也沒有履行應有的風險應變計劃,當東鐵停駛時,過境的乘客無路可走,而即使在前曾蔭權特首曾擔心因兵變而影響東鐵維修而引致停駛的事情最後也沒有出現,之後他加快了兩鐵合併,而竟然全線停駛是在合併後出現。

有些人以港鐵的效率來為其護航,它的準點率的確不錯,但香港和澳洲、英國、瑞典、深圳等地不同,這些地區的交通不會那麼依賴地鐵,乘客可以選擇巴士或駕車,港鐵在香港佔據了約四成的公共交通使用率,巴士只有三成,而中港交通基本上給港鐵壟斷了,東鐵出了什麼事,新界東的交通將出現大混亂。

東鐵每次出事,新界東的交通也會出現大混亂。(資料圖片)

港鐵也不是一無是處,它是少數可以走出香港的企業,有管理北京、澳洲、瑞典、英國的鐵路,也營運港鐵學院,分享成功的經驗。根據港鐵2016年的年報,全年的收入為452億元,302億來自香港,149億來自香港以外的地方,最多的是澳洲,有86億元。而在27,505名員工中,海外的佔了9,866名,由收入及員工的分佈,可見海外的比重達三分一。

這次影響了十多萬人的停駛,不是沒有再出現的可能,如果只是罰款300萬元,連香港最低工資水平來計算時間損失也不止此數,罰款水平最少是800至1,000萬元一小時才合理。而從年報給股東的資料中,港鐵積極拓展海外業務,由高鐵、沙中線超支,以致東鐵的停駛,似乎其行政總裁及一些總監的腦海中是全球的版圖及地產發展。

全球化沒有不對,但其大本營香港卻由納稅人承受損失,政府有必要立即切換港鐵的行政總裁及一些總監,因為他們為香港帶來了數百億元的損失,也要暫緩港鐵海外擴張的步伐。我一直指出,那位行政總裁在出售八達通資料後根本沒有把社會責任及對香港的承擔放在眼內,奇怪的是政府作為大股東仍然委任其做行政總裁,終於在其領導的文化下,先是高鐵,後是沙中線輸了數百億元,再而東鐵停駛卻連影也沒有,態度惡劣而傲慢,相信港鐵某些高層根本沒有把香港的東鐵甚至香港人的鐵路營運放在眼內,他們可能想,原來澳洲帶來了的80多億收入比起東鐵多得多,東鐵不是什麼的一回事吧。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