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 聘釋囚、智障員工 服裝老闆:他們需要更多機會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良心僱主不常見,除了提供良好福利外,亦有僱主願意為社會一群特殊人士,提供一個「安樂窩」。
離開日復日的鐵窗生活,釋囚要重投社會工作談何容易。不過,從事服裝業近四十載的黃永成,相信更生人士受懲罰後會洗心革面,前年始聘請一名釋囚任職倉務員,儘管同事們有所顧慮,但相處後便發現更生者行為良好,且較少「離心」;而且每逢過年過節,都會邀請他們食團年飯。
黃感慨:「社會的弱勢社群有自信、自強,只是差些機會。我希望提供(就業)幫助,援助他們的家庭負擔。」而公司的會計、接待員等職位,亦曾聘請傷殘、智障人士。

謙仔(左)雖是智障人士,在服裝公司任職倉務員近5年,工作表現備受老闆黃永成(右)肯定。(盧翊銘攝)

偌大的服裝舖,掛滿各大牌子的「今季潮流」。穿著時尚、講究搭配的龐蓓 Pompei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黃永成,一點也看不出已屆花甲之年,「謙仔,我要那條軍裝褲。」店員便到倉庫內仔細尋找。

原來他口中的「謙仔」是一名智障人士,黃說:「看不出吧,他是有智障的,以前他媽媽很頭痛為他找工作,直到4、5年前見到他們;初時上班,還要媽媽接送,至現在才學懂自己回家。」望著謙仔認真工作的身影,黃永成欣慰地笑了笑。

於徙置區長大 以「反面教材」警醒自己

擁有不一樣的胸襟的黃永成自小生活於徙置區;看慣了黑社會打鬥、賭博、吸毒,並以此為「反面教材」警醒自己。至14歲,他成為衣車維修學徒,閒時愛研究如何令衣車操作暢順,「做到凌晨3、4點,在衣車的腳踏上加工,讓女工踩得快些。」

黃永成指,部分更生人士已沒有家人,故近三年每逢過年過節,都會邀請他們食團年飯。(盧翊銘攝)

黃永成於1981年,有足夠儲蓄開設製衣工廠,其時請了5個女工,而每日則由他朝八晚十親力親為送貨、接訂單,「可惜當時不懂計數,以為有生意就接,別人要求快起貨、減價、拖數,變相我們要加班趕貨期,支出增多又趕不及起貨,不足2年工廠資金拮据,近乎過不到農曆新年。」

獲前僱主出手5萬元「救急」

於是他迫於無奈找舊老闆娘幫忙,豈料對方慷慨借出5萬元「救急」。及後他找來朋友合資經營,至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後,面對移民潮,他有感迷茫,卻不捨離開,但認為經營環境需轉變,一直至2006年正式轉做服裝零售業。

黃永成說,少年時賺到一些錢,便學人玩跑車,卻因沒有足夠資金供車而被車行拖走,及後反省要努力工作,故開設製衣廠。(盧翊銘攝)

助人心未停 確信各人有不同崗位發揮能力

儘管公司業務不停改變 ,但他樂於助人的心從未停止。早在80年代起,他已聘請患小兒麻痺症、精神病康復者及智障人士,負責接待、會計、文書及倉務工作,有殘疾員工更工作逾十年,「一間廠總有崗位給他們發揮能力,令他們感到有責任。」

近年在戒毒專家陳慎芝、懲教署牧師李建明的轉介下,他於前年聘請了一名釋囚做倉務員。

相處時間令員工與更生人士亦逐漸適應

在不少人的異樣眼光下,黃永成卻認為:「人總會有錯,雖然囚犯犯下大錯,但都接受了懲罰,他們也洗心革面,社會應該接納(他們)。」 為與同事們溝通,亦一度掙扎,「同事們戰戰兢兢、很大戒心,擔心影響(公司),但我覺得又不是會結業或生意少,他們行為良好就不應計較過去。雙方都需要時間適應,後來同事才逐漸接受。

儘管遇過不爭氣的特殊員工,黃永成卻坦言,他們的「離職心」較低,「社會的弱勢社群都有自信、自強,只是差些機會。別人幫過我幾次,當他人有需要時,尤其弱勢很少會主動,我就希望提供幫助以減緩(他們)家庭負擔。」

黃永成至,自己會經常到歐洲買衣服,並了解潮流狀況。(盧翊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