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調查指群體情緒兩極 撐警者、示威者都對對方零同情

撰文:侯彩琳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波持續,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情緒反應呈兩極化趨勢,反修例人士對「和理非」及「前線」示威者抱有中等至強烈程度的正面情緒,包括自豪和感激;對香港警察、政府官員及建制派人士則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包括羞恥和憤怒。
調查亦顯示,有超過六成反修例人士對香港警察、香港政府及親建制人士「完全沒有」同情;同時,有超過六成支持警察人士對「和理非」及「前線」示威者「完全沒有」同情。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情緒反應呈兩極化趨勢。(資料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動機及情感實驗室於9月18至29日期間,就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示威活動進行「情緒健康及政治參與」網上問卷調查,團隊共收集1,037個有效回應。

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者表示過去兩周曾出現與抑鬱症相關的症狀。此外,受訪者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情緒反應趨兩極化,而「去人化」(dehumanization)的傾向亦見普遍。

38%受訪者出現抑鬱症相關症狀

研究團隊以病人健康問卷-2(PHQ-2)評估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態,發現38%受訪者曾於兩周內受情緒低落及對事情失去興趣等與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這個數字遠高於2019年7月發表的相近類型調查為高,當時調查指本港懷疑患有抑鬱症人士的比率為9.1%。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風波持續數月仍未平息。(資料圖片)

情緒愈強烈精神問題愈多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情緒反應呈兩極化趨勢。平均而言,支持反修例示威活動並反對警察執法行為(下稱支持示威)的受訪者對「和理非」及「前線」示威者抱有中等至強烈程度的正面情緒,包括自豪和感激;對香港警察、政府官員及「親建制行動人士」則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包括羞恥和憤怒。

另一方面,支持警察執法行為,並反對「反修例」示威活動(下稱支持警察)的受訪者則對「前線」示威者抱有中等至強烈程度的負面情緒,而對香港警察則有中等至強烈程度的正面情緒。

不論受訪者有何政治立場,他們的情緒反應愈強烈,其參與的政治活動如聯署、遊行或集會,及與抑鬱症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亦愈多。

▼10.20示威情況▼

+3

六成支持警察人士對「和理非」及「前線」示威者「完全沒有」同情

調查指出,超過六成支持示威的受訪者表示對香港警察、香港政府及親建制行動派「完全沒有」同情。同樣,超過六成支持警察的受訪者則表示對「和理非」及「前線」示威者「完全沒有」同情。

另外,研究亦探討受訪者對不同社會群體「去人化」的現象。僅21.6%受訪者認為於回答「你認為(社會群體)應否被視為動物(如:曱甴、狗)看待(0至10分)」時,對所有群體皆表示「非常不應該(0分)」。反映近八成受訪者對至少一個社會群體有不同程度的「去人化」傾向。

睡眠失調、情緒低落應尋求協助

領導是次網上調查的中大心理學系系主任馮海嵐建議,市民應留意自己及身邊親友的情緒健康狀態。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長時間出現情緒低落、對事情失去興趣、飲食或睡眠習慣失調或經常感到疲倦等情況,應盡快尋求專業而可信的精神健康服務協助。另外,若發現對某些社會群體有強烈的情緒反應,亦可以試用一些方法,例如暫時減少接觸有關群體的資訊,以平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