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口罩】老師設計可重用口罩 K Kwong質疑濾芯過小效能存疑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昨日有STEM老師宣布「Saving The Mask」計劃,研發MASKSAVER可重用口罩,以解決口罩需求龐大的問題。有專家質疑口罩的濾芯過小,空氣過濾的效能存疑,而計劃負責人回應指濾芯採用歐盟標準,正申請內地GB2626標準的認證,當中包括空氣過濾等測試。

鄺士山 K Kwong 原本只是一名化學科講師,但不忍心港人要四周撲口罩而研究可重用口罩。(梁鵬威攝)

曾製作可重用口罩的前中大化學系講師鄺士山(K Kwong)直斥MASKSAVER口罩的濾芯過小,就像玩具。他解釋,濾芯的面積決定空氣過濾的效能,而濾芯在沾濕後,空氣流通阻力加大,形成飽和的狀態。使用者將難以呼吸,或是強行呼吸,致濾芯抵受不住壓力而破爛,因此濾芯的面積愈大愈好。

鄺認為獲得認證不代表防護能力更高,除了過濾效率外,口罩的外在設計非常重要。他指,密封式設計的潛水鏡以橡膠或矽膠製造,而食品級吸塑膠製造的口罩則會漏氣,無法緊貼皮膚。「口罩唔係齋講數據,仲要買埋個設計。」

鄺直斥「世界上冇免費午餐」,市面上可重用的布口罩有清洗次數的上限,因物料在反覆清洗後會變得鬆弛。他建議最近的口罩發明者多學習科學理論,「點解市面咁多相似嘅設計但冇人用?點解醫生只係戴N95?因為(其他口罩)唔work嘛。」

計劃負責人指濾芯採用歐盟標準,正申請內地GB2626標準的認證,當中包括空氣過濾等測試。(歐陽德浩攝)

計劃負責人︰口罩設計無問題

Saving The Mask計劃負責人李偉康、袁思明、梁偉健指,口罩的設計並無問題,氣孔的面積經過計算,濾芯採用歐盟EN-149, FFF2/3級的標準,亦正在申請內地GB2626標準的認證,檢測流程包括呼吸阻力、過濾效率、呼吸閥蓋牢度等要求。而記者會展示的口罩為樣品,將來仍會作出微調,例如增加氣孔和濾芯的面積,減少空氣的阻隔力。

至於有專家指,材質較硬的口罩難以密封。他們強調口罩使用食品級吸塑膠,柔韌性較高及具有彈性,配合索帶做到緊扣的效果,並以同類型的飯盒塑膠作比喻,「其實可以吸得好實,飯盒吸咗蓋之後都唔會漏湯啦。」

他們重申,口罩的設計是基於節省物料、可回收、循環再用三點,同時顧合外觀及防病毒的用途,希望新設計能釋出緊拙供應的外科口罩給前線醫護使用,長遠亦能保護環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