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揭年輕糖尿患者忽視治療重要性 死亡風險比非患者高5倍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全球每10名成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中大醫學院發現,在過去16年來,年長患者的死亡率大減50%,出現併發症比率亦下降最多80%,但45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則未見明顯改善,年輕患者併發心臟衰竭的比率更上升了50%。研究亦指出,年輕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同齡的非患者高5倍。
醫生認為,年輕人一般無為意自己有健康問題,無做身體檢查,以致延遲確診及干預,即使確診後,年輕患者也抗拒展開糖尿病治療,並因家事、公事而忘記服藥,亦無改變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清淡、做運動等,以致病情沒有改善。

陸安欣醫生認為,年輕病人病情未見改善,主要因為他們對糖尿病自我管理及生活模式改變的依從性不理想。 (中大提供)

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病科研究團隊分析了由2001年至2016年間,本港公立醫院共77萬名糖尿病人的數據。結果發現,在這16年間,與糖尿病相關的主要併發症(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衰竭、中風和截肢)的發生率下降了60% 至80%。不過,20至44歲的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比率下降幅度並不顯著,而他們出現心臟衰竭的比率更不跌反升,由2001年的0.092%增至2016年的0.139%,升幅達51%。

左起: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副教授陸安欣醫生,及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 (中大提供)

在死亡率方面,整體患者於2001年的死亡率是3.25%(男)及2.12%(女),及至2016年則下降至1.54%(男)及0.98%(女),同樣下跌超過50%。不過,在20至44歲患者當中,2001年的死亡率分別是0.76%(男)及0.36%(女),至2016年就輕微降至0.5%(男)及0.33%(女),跌幅分別只有34%和8%。

此外,根據最新估算,年輕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同齡的非患者高5倍;年輕患者的壽命亦會縮短了7至8年。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稱,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有其獨特之處,尤其是年輕患者的發病原因複雜,包括遺傳、環境、社會心理和生活方式。因此確定發病成因,對提升個人化治療的成效非常重要。 (中大提供)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副教授陸安欣醫生認為,本港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有所改善,是因定期篩查糖尿病併發症、醫療系統改善等原因所致。而年輕病人病情未見改善,就主要因為他們對糖尿病自我管理及生活模式改變的依從性不理想,「可能要處理家事、公務,唔記得打針、食藥,返工好難食得清淡,收工又做唔到運動,影響血糖控制。」

研究團隊提出使用「生物遺傳標記」對糖尿病進行分類的精準醫學,確定糖尿病發病原因和未來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制定個性化治療策略。團隊正招募45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者,參與一項名為PRISM的研究計劃,以確定個人化糖尿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