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青年試驗工廈養殖藍龍蝦 冀助漁民轉型 市民可食到本地水產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本港漁業近年青黃不接,甚少年輕人入行。然而「90後」羅承昭及李遠昇,就毅然投身這個夕陽行業,成立水產科研公司,並試驗在工廈中養殖澳洲鹹淡水藍龍蝦。二人希望將來本港餐廳的餐桌上,出現的是由本地養殖海產。
在試驗期間,二人指初期因未掌握養殖方法,藍龍蝦存活率只為50%。經近一年的試驗後,調節適合水深、生長環境等因素,存活率提升至80%;現時更開始自行繁殖蝦苗。二人正與多間養殖場及漁民接觸,希望可鼓勵漁民轉用新技術。

赴無錫學水產養殖 獲資助養澳洲藍龍蝦

本港不少漁民仍以傳統出海捕魚方式維生,即使改為養殖水產,亦甚少在室內養殖,因此漁業易受極端天氣等影響。李遠昇及羅承昭及兩名「90後」,原本分別為文化導賞員及興趣班導師,李指當時曾進行漁村導賞,對本港漁業青黃不接、逐漸式微而感婉惜,「希望可用創新技術,幫漁業吸引更加多人入行」。

羅承昭則指,他曾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的交流團,赴無錫學習水產養殖的知識,笑言「呢啲技術都好有趣」,故希望可投身養殖行業。羅與李遠昇一拍即合,一同開設水產科研公司,並獲資助試驗養殖澳洲鹹淡水藍龍蝦。二人希望引入現代化養殖技術,令將來本港可出現更多本地養殖的水產,並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水產業。

羅承昭(左)及李遠昇(右)投身水產養殖業,並試驗在工廈中養殖澳洲鹹淡水藍龍蝦。(黃金棋攝)

獨立膠盒減打鬥 提升存活率

二人約一年前從內地及澳洲購入2,000隻澳洲鹹淡水藍龍蝦蝦苗,並在約1,1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內養殖。羅承昭解釋選擇藍龍蝦的原因是其抗病能力較高、生長速度較快,以及成本較低而利潤可達18%。然而一開始時因水質、藍龍蝦互相打鬥等問題,令存活率僅得50%,羅指「好多藍龍蝦都打到斷臂,甚至會鉗斷氣喉,搞到成缸死晒」。

李遠昇表示,汲取經驗後改變藍龍蝦生長環境,轉為以獨立膠盒養殖,令藍龍蝦無法互相接觸;而每缸只養殖20隻藍龍蝦。他們亦改為用獨立過濾池,令水質大大改善。由去年7月至今年6月,藍龍蝦的存活率提高至80%;體積亦由3至10厘米,增至8至15厘米。二人亦嘗試自行繁殖蝦苗,至今已繁殖出30多隻約三個月大的蝦苗。

二人亦嘗試自行繁殖蝦苗,至今已繁殖出30多隻約三個月大的蝦苗。(黃金棋攝)

首批100隻不出售 免費給漁戶試養

現時工廈單位中仍養殖約100隻藍龍蝦,李遠昇強調不會出售該批藍龍蝦,只會免費讓給有興趣的漁戶試養。他指其公司目前已和漁戶及養殖人士接洽,希望吸引本地養殖場轉用該技術,協助漁戶轉型。而未來亦計劃試驗養殖虎蝦、海水龍蝦等。

該項目由機場管理局設立的「漁業提升基金」資助,兩年共批出約166萬元。該基金與「改善海洋生態基金」,同為機場擴建第三條跑道的環境許可證中,所列條件中要求成立的獨立基金,至今已運作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