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現逾8,500個納米盤 施永青:唔係差、比劏房籠屋等好好多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面積細小的住宅單位「納米盤」近年湧現私樓市場。本土研究社統計發現,發展商近10年相關單位越建越多,且越建越細。該社成員姚政希今(5日)於港台節目表示,按市建局定義,將面積小於260平方呎單位視作納米盤統計,本港於2010至2019年期間,新建8,550個「納米盤」,大部分設「黑廁」及開放式廚房。根據數據所示,他推算大部分買家屬投資客,只為入手圖利。
中原地產創辦人兼主席施永青則認為,「納米盤」有供有求,相對劏房、籠屋等更環境惡劣的不適切居所,「(納米盤)唔係差,都好好多」,但他亦同意,當局有需要收緊相關單位的建築要求。

本土研究社發表香港納米樓研究報告,發現本港於2010至2019年期間,建成8550個「納米盤」,大部分設「黑廁」及開放式廚房。(黃寶瑩攝/資料圖片)

本土研究社成員姚政希表示, 地產發展商近10年興建的「納米盤」增加,單位面積越來越小。政府未有「納米盤」的相關定義,但若以市建局2014年後,禁止興建260呎以下單位作參考,即面積小過260平方呎單位屬「納米盤」計算,香港在2010至2019年總共有8,550個納米盤新落成。在2017年後,納米盤每年落成量更超過1千。

他又指,「納米盤」規格大多是無房間設計,另設開放式廚房、「黑廁」,75%單位設有露台,九龍區「納米盤」尤多,深水埗、油尖旺「納米盤」數量於近10年佔總體4成,新市鎮包括屯門、元朗及大埔亦大量湧現。

姚政希表示,納米盤業主平均持貨約3年多,便會轉售單位,「額外印花稅限期一過,就會立即賣」。他不排除部分是上車客,但根據業主申請按揭比率所見,只有約3成業主須要按揭貸款買樓,相信「納米盤」主要流向投資客。

本土研究社建議,政府將面積260呎以下的單位,定義為「不適切單位」,並修訂《強拍條例》及賣地條款,限制發展商興建的單位面積不可少於 260 呎,並檢討有關開放式廚房及「黑廁」的法規,長遠探討訂立「住宅空間標準」。

施永青則認為,「納米盤」的出現有市場因素,由於近年小家庭、單身家庭比例增多,認為有供求需要。(張浩維攝/資料圖片)

中原地產創辦人兼主席施永青則認為,「納米盤」的出現有市場因素,由於近年小家庭、單身家庭比例增多,認為有供求需要。即使部分單位非自住,主要用作出租投資之用,他認為不少人難負擔買樓,「買唔起都要租,社會都要有資金投資出租單位。」

他續說,「納米盤」的興起,源於土地供應量減少,倘限制發展商建築呎數,他認為,「咁同『何不食肉糜』有咩分別?」

他又認為,按本港居住情況而言,不少人居於劏房、籠屋等更惡劣的不適切居所,納米盤雖設黑廁,「有通風但無窗,酒店都係咁」,但亦有廚房,「唔係差,都好好多,住劏房、籠屋仲急切,針對嗰啲先,輪都未輪到納米盤」。不過,他亦贊成倘有條件,應逐步收緊單位建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