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評香港教育:點解我哋仲要有DSE? 力倡STEM成為主流教育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19世紀的課室、20世紀的老師、21世紀的學生。」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接受《香港01》等傳媒訪問時表示,本港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硬件配套充足,但對於教師的培訓則相對較少。他表示,以自己的經驗理解,官僚體制下教育就如一艘航空母艦,由上而下推行政策看似很快,但要大幅度轉向卻很困難,因此希望透過社會資源,從草根層面推動改變,包括慈善機構「薯片叔叔共創社」在今年暑假推出教師培訓計劃及供學生參與的虛擬機器人大賽。

曾俊華指出,現時本港STEM教育硬件配套充足,但對於教師的培訓則相對少一點,「單憑科技硬件配套,不能帶領學生走得太遠。」(陳嘉慧攝)

前財爺曾俊華離開「熱廚房」後仍活躍於商界和社會,2018年創辦慈善組織「薯片叔叔共創社」,以支持創新企業發展出有關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創新解決方案。

19世紀課室、20世紀老師、21世紀學生

政府近年強調STEM教育,加大對學校提供資助,不少學校都各自推動一些校本STEM課堂和或活動。曾俊華亦表示,STEM是21世紀必備的技能,編程語言更是現今世界的「通用語言」(universal language)。然而,他指現時本地STEM教育仍主要以課外活動形式推行,有些學校甚至僅為資優學生提供STEM教學,而且女生接觸STEM的機會亦較少,他認為STEM應如中英文科般,作為「主流教育」。

曾俊華亦指出,現時本港STEM教育硬件配套充足,但對於教師的培訓則相對少一點,「單憑科技硬件配套,不能帶領學生走得太遠。」他直言,很多教師當年讀書時未必修讀過相關科目,未必接受過相關培訓,形容情況猶如「19世紀課室、20世紀老師、21世紀學生」。

「點解我哋仲要有DSE?」

曾俊華進一步指,本地教育思維仍然被DSE等測驗考試控制,「點解我哋仲要有DSE?我唔明白。」他繼而反問:為何要以考試來篩選學生?是否因為資源問題?他坦言,自己亦受益於應試教育,但認為大學應該人人都可按興趣入讀。他又指,現時人均壽命更長,知識改變更快,學習資源不應只局限在人生前20年,應該分散至40歲、60歲時也能再讀。

曾俊華進一步指,本地教育思維仍然被DSE等測驗考試控制,「點解我哋仲要有DSE?我唔明白。」(陳嘉慧攝)

推動改變困難嗎?有多年從政經驗的曾俊華表示,以自己對官僚架構的了解,教育體系就如一艘航空母艦,資源充足,由上而下推行政策看似很快,但要大幅度轉向卻很困難,且會觸及不少既得利益者。他說,自己希望做的,是由下至上,從草根層面在不同的小範籌中推動改變,以「重塑教育」。

教師移民潮 曾:教育是社會橫切面

作為重塑教育的第一步,薯片叔叔共創社今年暑假推出「混合學習教師培訓計劃」及「CoderZ League:國際虛擬機器人大賽」,分別為老師提供有關混合面授課堂與電子學習的培訓機會,以及為學生提供學習編程、參加國際比賽等機會,擴闊老師和同學的學習機會和國際視野。曾俊華強調,老師和學生一齊學習更有效益(cost effective),而老師的專業培訓和自主學習亦越來越重要。

曾俊華(左二)強調,老師和學生一齊學習更有效益(cost effective),而老師的專業培訓和自主學習亦越來越重要。(陳嘉慧)

面對近期本港政治環境變化,不少教師選擇移民。曾俊華認為教育是社會的橫切面,社會正發生的事情在校園中亦有所影響,教師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會更為敏感,追求他們所認為更適合的發展是必然的事,但進一步發展如何仍然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