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中學推STEM教育 校長:讓名校或基層學生都在同一起跑線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本港近年強調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不過STEM並未納入正式課程,而是以校本形式推行。有天水圍直資中學校長表示,STEM教育可助基層學生認識和融入社會、擴闊眼界,又認為不論名校或基層的學生,均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開習STEM。
今年DSE文憑試剛剛結束,有當年會考僅一科合格過來人、憑著對STEM的興趣成功升讀名校史丹福大學的過來人指,外國名校收生要求中,公開試分數的重要性越來越低,反而越來越看重學生是否願意為自己的興趣做出成績。

天水圍直資中學萬鈞伯裘書院校長黃穎東表示,學校10多年前已開始推行STEM教育,起步點是「遊戲式學習」(game-based learning),因發現學生除了喜歡打機,也可以自己創作電腦遊戲,最初只有4、5個學生參與,後來有更多學生加入,學校於是逐漸將這個學習方式加入初中資訊科技課程中,發展至今更加入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範疇。

黃穎東認為,無論是名校或基層的學生,均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開習STEM,相反,傳統科目如英文、社會科學,部分學生或會因家庭背景更佔優。(陳嘉慧攝)

STEM教育助天水圍學生擴闊眼界

為何如此強調STEM教育?黃穎東說,學校位於天水圍,入讀學生並非一班在香港最「privileged(有優勢)」的學生,而STEM教育助學生認識和融入社會、擴闊眼界。他又認為,無論是名校或基層的學生,均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開習STEM,相反,傳統科目如英文、社會科學,部分學生或會因家庭背景更佔優。

黃穎東觀察,政府近年投放不少資源,學校可以校本方式推行STEM教育,可達致百花齊放,但矛盾點在於不少學校和老師仍十分看重課程指引及範圍,幸好近年本地有不少推動STEM教育的好案例供參考,另外不同學校間亦開始組織學習小組,與其他學校一同推行STEM課程。

疫情助師生同學習

疫情下學校停課多時,教師在追趕課程進度的壓力下,是否還有餘力準備STEM課程?黃穎東就指,回答這道問題時,要區分課時和學時,現時老師大多在追趕課時,但未必是在學習新事物,而面對新衝擊,反而有助老師和學生學習新事物,舉例疫情初期,老師和學生學習使用Zoom上課時都感到很高興,因他們在「一齊試新嘢」。

黃穎東認為,無論學習任何事物,最好的方法是按興趣實踐,而STEM一個重要元素,是可讓學生動手做,「這與我讀書時、數十年前的工科少少類似」,無奈在香港社會類似科目並不受重視,但發展至今,STEM應作為教育的一個主流項目。

趙敬賢(右一)回望由校園到職場,都憑著對STEM的興趣而前行。(陳嘉慧攝)

會考僅1科合格 憑對STEM興趣升讀美國名校

ClickVentures創投基金合夥人趙敬賢,就以自己為例子,說明興趣先行也能成功。趙敬賢笑言自己就是「反面教材」,當年入讀工業中學,但多數時間用於發展興趣——打機,沉迷到機舖打街頭霸王,又不時流連高登、黃金;但亦因為感興趣,他開始到圖書館借書學習編程語言,自己開發遊戲。

趙敬賢笑說,正因時間都用於「興趣」之上,會考成績自然非常之差,只有一科物理合格,與父母商量後,選擇到美國重讀兩年高中,再入讀社區學院,但驚喜發現自己性格更適合當地教育較自由的學制,其後成功升讀名校史丹福大學,畢業後加入摩根士丹利,負責研發衍生工具,後來又到矽谷創業,至今擁有7項美國發明專利。

美名校招生 公開試重要性越來越低

他回望由校園到職場,都憑著對STEM的興趣而前行。對於本港推行STEM教育的環境,他認為,本港教育資源豐富,硬件配套是世界級,但需加以營造發展創新科技的氣圍,包括定期舉辦各式創業比賽。

今年文憑試剛剛結束,失意公開試的考生又能否按興趣尋出路?趙敬賢說,自己作為史丹福大學香港招生委員之一,能看出公開試分數的重要性越來越低,相反,更加看重學生是否有個人才華,是否願意為自己的興趣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