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城市創科大挑戰】120方案躋身總決賽 培訓工作坊助參賽者備戰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由創新科技署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的首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如火如荼地進行,早前合共收到逾740項參賽方案,超過1,250名參賽者參與盛事,收集了來自香港、內地、英國和澳洲等19個地區的創意,當中嚴選300項方案入圍9月的準決賽,最後有120項方案晉身10月的總決賽!
攝影:黃舒慧、黃寶瑩

應用創科 解決社會問題

「城市創科大挑戰」廣受各界歡迎,在香港科學園舉行的準決賽已於9月11至15日圓滿結束,期間更設網上平台供非本地參賽者參與。而主辦方亦於比賽過程中舉行不同培訓工作坊,包括推出「創庫大師班L-I-V-E系列」網上講座,讓參賽者學習演說及匯報技巧、建構原型技術和商業管理概念等知識。而參賽者的導師亦獲邀參加網上培訓工作坊,近300名來自185間中、小學的教師深造創科應用知識。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量子材料中心副主任羅錦團教授(Vic)獲邀成為「城市創科大挑戰」諮詢委員會委員,他認為比賽有助年青人思考及應用創科:「城市創科大挑戰有兩個主題,一個是關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個是保持社交聯繫。前者是客觀環境問題,後者是人類內在的問題。有機會讓年青人思考,看見社會問題後,運用一個科學的方法,通過創新想法,幫助社會解決這些問題。」

參賽者可透過比賽應用數據及科技,包括物聯網、資訊及通訊科技、5G、人工智能、擴增實境、虛擬實境和區塊鏈等技術,創造出一個簡單易用並能改變固有生活行為的科技產品。入圍大學∕大專組的參賽者Janet是香港大學環境管理理學碩士課程統籌主任及講師,她的參加理由正體現了比賽的宗旨:「我負責教授環境管理,我和隊伍想令大家知道拾荒長者與環境的關係,希望連結拾荒長者與回收這課題,解決社會上的問題。」

「城市創科大挑戰」諮詢委員會委員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量子材料中心副主任羅錦團教授認為比賽有助年青人思考。

比賽提供完整創科經歷

「城市創科大挑戰」正式步入總決賽階段,Vic指比賽的不同階段都鼓勵參加者思考,以達致完整的創科經歷:「這個比賽由初步構思、撰寫計劃書、在裁判面前呈現作品,到最後有機會落地應用,讓年青人體驗一個完整的創科經歷。」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創新中心執行董事兼工作坊導師冼超舜博士(Charleston)則表示,希望利用科技將創意和創新放在每一位市民身上,幫助香港在這個新常態下好好發展,包括環境發展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發展。

公開組參賽者阿源正積極備戰:「我們的組員已經有一個現成意念,剛好遇到這個比賽實踐!參加完工作坊,我們在整個意念的匯報上看得更加清楚,知道怎樣令它更實在和可行,希望之後的匯報更加緊湊!」

各組參賽隊伍在準決賽上向評審匯報創作意念。

小學生未來有志投身創科行業

科技有助改變社會,以至世界,屬於社會未來主人翁的一眾小學組參賽者亦對創科有一套獨特見解,莊正言表示:「我未來想做一個電子科學家!只要是天馬行空地想像,接著考慮可行性,就是創科!」同組的余恩予覺得創科很好玩:「我覺得創科不會沉悶,不只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注重自己研究。我本身很喜歡動物,希望將來可研發科技產品幫助動物,也很想與動物溝通!」參賽者歐凱欣同樣想長大後投身創科行業:「參加今次比賽最想幫助人,以及學懂設計,我未來想創造一些關於運動的科技產品,例如將科技糅合於球拍設計內,記錄擊球次數,作為運動員訓練的參數。」

來自迦密柏雨中學的參賽者黎奕濤認為科技是可以幫助解決社會上的問題,例如今次參賽的方案就是嘗試解決香港廚餘問題。同組的梁筠怡認同創科對社會發展有貢獻:「科技對於人類幫助很大,可從不同層面加以發展。」

小學組參賽者莊正言、余恩予及傅梓軒(左起)都是未來有志投身創科行業的新星。
迦密柏雨中學的參賽者呂嶸韜、黎奕濤和梁筠怡(左起)的構思是解決香港廚餘問題。

經過多輪甄選,最後共120項方案入圍,迎戰10月15日及16日的總決賽!各組別的優勝者將獲得豐富獎金和獎座,大學∕大專組和公開組的優勝者更可額外獲撥款,以繼續研發創科方案和參與導師計劃。「城市創科大挑戰」所集合的創新意念並不止步於比賽,而是為社會提供更多便利生活的創新應用,勝出的創新方案更有機會在特定地方試用,例如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晉身決賽的120項方案現已上載至官方網頁:citytechgc.hk/zh-Hant/innovation-gallery,大家密切留意!

在城市創科大挑戰的決賽當日(16日),不但可以即場為喜愛的創新方案投票,更可以參加豐富節目,包括與機器人共舞、導賞和近距離了解不同創意科技方案,立即登記:https://bit.ly/3akVyGQ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