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節錄】髮膚上的工藝・談紋身歷史・從身份辨識到時尚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於上星期六(12月2日),於K11舉辦了一場SALON11——髮膚上的工藝,第二身有幸受邀作為主持參與了是次的沙龍,而講師為著名紋身師GABE及VINCE,事不宜遲,我們準備了當天一部分的內容節錄,於這裡與大家分享。

【髮膚上的工藝】

講師:

GABE SHUM@freedomtattoo

VINCE YUE@thecompanytattoo

主持:第二身

Freedom Tattoo的Gabe為第三代紋身師,同時是香港中國國際紋身展的創辦人

紋身歷史久遠,其起源也眾說紛云,如果大家也有聽過冰人奧茲——源自公元前3,300年的冰封木乃伊,在出土時被發現身上竟有61處用懷疑用木炭造成的「紋身」。後來科學家研究指出奧茲身上的「紋身」刻處皆有關節問題,推論出其紋身其實是古時針灸留下的痕跡。GABE指出,早期的紋身除了是身體上的裝飾,更偏向著重於功能性。例如古時的部落,人們沒有身份證明的方法,紋身是每個人的身份、以至地位的辦識;此外,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有衝突,打起仗來,可能就要靠身上的紋身去辦識敵我,甚至有威嚇敵人的作用。

在古希臘,擁有紋身的大多為奴隸和僱傭兵,以防他們逃走;而在古埃及,紋身常見於女性身上,當女性懷孕時,古人缺乏對疾病及醫學的認知,會於孕婦的肚子上紋上類似於符咒的紋身去祝福孕婦和孩子。去到十字軍的年代,士兵戰死後可能會體無完膚,為了死後可以得到適合的宗教儀式安葬,也是靠身上的紋身。

為人所熟知的The Rock及早前上映的《正義聯盟》中的水行俠,身上都可見到玻里尼西亞的紋身

來到18世紀,著名英國海軍上校JAMES COOK及其船員會將航行沿途的所見所聞紋在身上當作紀念品,普及了紋身裝飾身體及紀念意義。至於紋身的英文,就是與JAMES COOK同行的博物學家——JOSEPH BANKS,在經過玻里尼西亞群島時,見到當地部落族人有紋身傳統,而族人因為紋身時發出的噠噠聲就把紋身稱為「TATAU」,後來演變成今天TATTOO一字。但說到將紋身發揚光大的,不得不提二戰時的一位年輕美國海軍NORMAN COLLINS——也就是後來人稱SAILOR JERRY的著名紋身師,他創立了對紋身至關重要的OLD SCHOOL風格。

對於OLD SCHOOL風格,有一些很重要的符號,它們甚至傳承到今天,是與航海有莫大關係的。例如中國的龍,紋上身是為了紀念到過東方;更有趣的是豬和雞,海軍們出海時面對最大的危險,可能並非敵人,而是凶險的海洋和海難,而他們的救生圈,就是本來裝著禽畜的木箱。所以紋上豬和雞,是有幸運符的意義。

左邊的正是James Ho先生

再說切身一點的,就要說到香港的第一代紋身師JAMES HO(何阿才)先生。他本來是戰時的水手,在船上負責修理零件。他受警鐘的啟發而改造了紋身機,對當代的紋身機歷史影響深遠;此外,當時香港作為東南亞的航海樞紐,是海軍經常停留的港口,外國軍人們在今天的灣仔一帶尋歡作樂,也會紋身,而JAMES HO先生於1946年開立了香港首家紋身店「ROSE TATTOO」,他將OLD SCHOOL風格的紋身加入了不少東方元素,例如燕子紋身紀念歸家心切; 大家常見的刀子插老虎,是取了「苦」之諧音,意味著趕走痛苦。後來,JAMES HO之兒子JIMMY HO先生,也子承父業,直到今天對本地的紋身業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圖左為是次講者Vince Yue,以及圖右的Gabe S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