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吹捧初創隨時變「捧殺」 Ello創辦人:要有能力撑起故事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初創企業踏出第一步,要告訴大家「我有一個夢,目標是征服全世界」,還是說「我會腳踏實地工作,一步一步建立事業」?前者當然十分吸引眼球,會有爆炸性的宣傳效果,但這種一味吹噓的說法對公司好還是壞?

研究指媒體過份吹捧「沒必要」 甚至有壞後果

美國百森商學院(Babson College)最近有研究顯示,媒體常常吹捧這些初創企業,其實對於這些公司來說是不必要的,甚至會帶來壞後果。

Andrew Zacharakis教授是這份研究報告的聯合撰稿人,他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提醒創業者:「不要急於求成。在獨角獸『老是常出現』的年代,人人都想成為下一個超級明星,但我們不希望這些估值是鏡花水月。」

Todd Berger的故事應該每個創業者都引以為戒。他是一名平面設計師,2014年與幾名朋友一起創建了Ello社交網站,主要面向藝術家、設計師及其他創意工業人士。

Ello創立適逢fb行實名制 迅速引起廣泛關注

Ello聲稱自己是一個不收集或出賣用戶數據,只接受現有成員邀請才能加入。它可謂「生對時了候」,就在2014年Facebook試圖要求用戶實名註冊,引起大量人群不滿,一些要隱藏身份的跨性別維權人士、家暴倖存者、政治異見者,以及經常被誤會用假名的印第安人,紛紛尋找一個可取代Facebook的平台,就在這時候他們看中了Ello。

Ello的社交平台是以藝術創作種類做分類,有很明顯的用戶群,並不是一般大眾社交平台。(Ello網頁)

原希望炒作吸引資金 但最終無法控制發展

這種情況很快受到媒體關注,剛好Ello正進行第一輪融資,希望得更多人注意。新聞媒體廣泛報道,並提起Ello的宣言:「廣告商才是你們社交網絡的主人......你們本身就是被買賣的商品。」

當時是公司平面設計主管的Todd Berger回憶說:「我們當時可說是迅速成長,但我們缺乏資源、領導能力和經驗,無法預知會發生甚麼事。」媒體炒作令他們迷失了方向,也無法控制媒體加在Ello身上的論述。

申請湧入網站崩潰 功能原始令新用戶失望

結果媒體炒起了Ello,一時間大量申請湧入,當時僅有的7名兼職人員不勝負荷,最後網站崩潰,要暫停申請註冊。新用戶亦發現原來網站的功能還很「原始」,只能發帖和關注別人,甚至無法加入評論,使用體驗與想象有很大落差。

結果,短短幾個星期,人們對Ello的熱情就完全冷卻,媒體也不再關注它。Ello回到基本步,繼續是藝術家和創作者的社交網絡。而現在公司多了一個身份,就是媒體宣傳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初創企業事例。

Ello是一個面向藝術家和創作人的社交平台,但由於出生的時機「太好」,引來了廣泛關注,令系統不勝負荷。(Ello網頁)

總結:故事必須真實 而你要有能力撑起它

現時已經是Ello行政總裁的Todd Berger總結:「優質的產品本身就能說明一切,任何營銷或宣傳都無法讓一個尚未完善、還不成熟的產品變得偉大。媒體宣傳只在某程度上起到作用,就是在你能夠支持所說的『故事』的時候。故事必須真實,而你要有能力撑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