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專訪】網上求職要有相 面試機會增9倍 張相要點影?

撰文:仲欐因
出版:更新:

揾食艱難,今時今日想長長久久同份工「拍拖」已經是天荒夜譚。一世人流流長同多份工「離離合合」,上一份工的「營養」如何帶落下一份工,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是打工仔一世的學問。
很多人知道在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可以找到工作機會,但可能因為懶/唔識/唔了解而未有善用,所以這次找來LinkedIn的Country Manager Adam Gregory請教一下,怎樣可以用LinkedIn幫自己揾份筍工。

「頭像!」這是Adam在建議用戶「執」靚自己profile時,極需留意的一個關鍵。(仲欐因攝)

記者:不少人知道LinkedIn可以用來揾工,但只限於中高層人員,事實是否這樣?

Adam:不是的。中高層人士可能有較成熟和具競爭力的profile,但我們近年見到學生和畢業生在LinkedIn的註冊人數不斷上升;而現今僱主亦趨向尋求具備多元化技能及靈活的工作人手,因此就算是「小薯」也可以藉建立profile來增加工作機會。事實上有6成平台受訪者表示上LinkedIn交流會帶來工作機會,超過一半人更表示目前的工作是透過LinkedIn得到。

記者:可否說說僱主尋求多元化技能人才的趨勢?

Adam:可以。大家都知道現今不少職位是前所未有的,例如AI、machine learning等都是數年前未蓬勃發展的專業,這也代表當企業在現正發展的過程中,它們是難以在現有的傳統人才中尋覓到所需的專才,因此會在LinkedIn上留意在學大學生,看會否有適合的人才出現。

記者:一份吸引的LinkedIn profile關鍵是什麼?

Adam:相片。有相片的profile比無相片的多21倍造訪人次和9倍邀請,所以一張呈現專業一面的相片非常重要。我會建議用戶選用頭像照,因為沒有人需要看你的全身照;至於衣着,你就想像自己去見工面試,你見工穿什麼,頭像就應該穿什麼,這是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

記者:在profile背景加上標語或自己喜歡的語錄,會否顯得不專業?

Adam:LinkedIn是個建立專業人脈連系的平台,每個設定都應當保持專業形象。各個行業對專業有不同理解,尤其從事創作的,可能呈現創意和「吸睛」比較重要,我個人的3大要旨是:簡單、整齊、相關,精選與你事業最相關的就足夠,保持簡潔。

記者:香港用戶中英夾雜使用的現象是否不妥?

Adam:我會鼓勵用戶在語言技能上展示自己通曉不同語言,讓自己顯得更國際化,但最好不要中英夾雜。我建議用戶還是以母語先行,語言一致會是方便別人閱覽你profile的好處

根據LinkedIn統計數字,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間,10大需求量最多的職位:
1. 軟件開發員(Software Developer)
2. 法務專員(Compliance Specialist)
3. 核數師(Auditor)
4. 投資銀行分析師(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5. 律師(Lawyer)
6. 風險管理專員(Risk Management Specialist)
7. 信貸分析師(Credit Analyst)
8. 資訊科技支援專員(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pecialist)
9. 研究分析師(Research Analyst)
10. 銀行業務顧問(Banking Sales Consultant)

(仲欐因攝)

記者:許多人為滿足人脈「500+」的「跑數目標」而與陌生人聯繫,你怎樣看?

Adam:我個人的做法是盡可能保持LinkedIn人脈是與我事業相關的人,我未必親身見過每一位朋友,但我只會加與我有真實聯繫,例如一起共事過或至少有電話聯繫過的人。如果與非本業的陌生人聯繫,變相你便會容許在LinkedIn上出現與你行業無關的動態,這就不太能善用到平台帶來行業資訊的價值。

記者:少於1年的工作經驗是否不應公開?

Adam:這個問題沒有對與錯,重點是你懂不懂得把自己的經驗包裝成有趣的故事,讓人第一眼就對你感興趣,從而想與你聯繫。

記者:你認為怎樣是吸引的包裝?

Adam:我會喜歡看個人故事多於point form。當我們評價求職者時,對方如能交代每項經驗所帶來的成就,而這些成就又如何為公司帶來價值,閱讀起來便比清單式的點列事實吸引。因此若想令自己的profile夠吸引,必需懂得說故事,強調自己的成就和貢獻,段落比point form吸引

記者:可否分享用戶常犯的錯誤讓大家避免?

Adam:沒有proofread、串錯字、文法出錯都是與專業相違背的錯誤,低質/經剪裁的相片也不是吸引的頭像。我相信每個打工仔除了點列技能外,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應該花時間好好思考怎樣經營自己的故事。

記者:你在平台上看到什麼趨勢?

Adam:更多人傾向從事短期工作,不再必然覺得要「打死一份工」;他們也更追求work life balance,這是不止於香港的全球大趨勢。Freelancer在1989年只佔全球勞動人口的6%,到2020年的預期數字會上升到43%,而據我們平台在去年底的數字,全球有超過8成的Freelancer會選擇繼續「炒散」,這可預視「散工時代」的到來。

學多幾招實用搵工技巧,練成自己嘅「求職必殺技」啦! (按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