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節】流行古典樂派對大小同樂 小孩歌劇教育需最少五年

撰文:楊文娟
出版:更新:

付出幾百元欣賞古典音樂或歌劇,當然希望聆聽高質演奏,樂曲最後一粒尾延音也不可錯過,因此總期望旁邊的觀眾盡量不要發出聲音為樂曲伴奏。這個零雜音的古典音樂會環境,可能令家人避忌攜帶過度活潑的小朋友出席,小朋友因而喪失了絕佳的古典音樂啓蒙機會。
對威爾斯國家歌劇院而言,欣賞歌劇和古典音樂從來不應設限,近年來一直摸索如何讓大小朋友於劇院同樂,三月來港演出的《O is for Opera!》親子音樂會就實行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你愛上歌劇。

一家大小參與親子音樂會。(Kirsten_McTernan)

有些古典音樂比流行曲更多人認識
 
當你以為流行曲是音樂界的主流,古典音樂曲高和寡,新一年送舊迎新,請你一併洗走這個刻板印象。事關古典音樂從沒有脫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廣告和電影周而復始地使用古典音樂,所以不知不覺中,產生了一些熱門的古典音樂,你總能哼出一兩首。威爾斯國家歌劇院的夥伴關係和參與總監Emma Flatley與一眾記者分享到,許多人不抗拒古典音樂,但比較喜歡以歡樂有趣的方式認識古典音樂,《O is for Opera!》親子音樂會正正就是為他們而設的。
 
「我們特意選出了一些流行的、耳熟能詳的歌劇選段和古典音樂,讓大人和小朋友也更容易投入古典音樂。」因應香港觀眾的口味,他們選出了一些香港人較熟悉的歌曲,如賽馬會賽馬比賽時使用的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廣告常用的比才 《卡門》序曲,以及情緒高漲、速度快速的奥芬巴赫《地獄中的奧菲歐》地獄舞曲(康康舞)。

演出前活動照片:樂手與小朋友互動。(Kirsten_McTernan)

Emma Flatley有製作親子節目的背景,因而三年前她從電影公司轉職到威爾斯國家歌劇院,便開發這個項目。她表示,除了波士頓交響樂團外,他們是少數嘗試親子音樂會的國家歌劇院。「歌劇院本身已具有這方面的優勢,一來我們已有製作服裝及道具的經驗,又現有大量華麗的服裝和不同類形的道具,二來一直有恆常合作的化妝師。」製作一個從遊戲中欣賞音樂和歌劇的節目,自然水到渠成。

演出照片:樂隊演奏。(Kirsten_McTernan)

演前熱身 形式豐富的歌劇探索活動
 
大家都知道小朋友的電量一向充足,要他們坐定定自然十分困難,因此一個半小時的戲肉演出前,威爾斯國家歌劇院讓小朋友先熱身放電。小朋友有機會試奏樂器及與專業樂手見面,一會兒看到九十位樂手演奏才不會沒有任何概念。除此之外,近距離觀察之後台上使用的道具及畫個大花臉,讓他們更容易對節目產生興趣。與歌劇演員打個照面,或許香港小朋友便不會像敏感的英國小朋友般,質疑女高音演唱莫扎特 《魔笛》黑夜之女王詠嘆調〈復仇的火焰〉:「那真的是live演唱嗎?」

小朋友十分投入地模仿樂隊演奏。(Kirsten_McTernan)

小朋友當然是主角,但大人也不可忽略,Flatley指小朋友的單純的回答,有時也讓家長眉笑顏開。「有一次我們問一個小朋友,『你與誰在一起?』我們心想,他準會答爸爸媽媽,怎料他卻說:『我與這裏所有人在一起。』讓我捧腹大笑。」
 
五年時間 學校歌劇教育的最低要求
 
從2016年開始親子音樂會的項目,Flatley表示他們也從經驗中調整節目的安排,「一開始我們也想把許多好的元素放進歌劇中,但時間太長,小朋友的集中力不足,因而我們慢慢令節目更明快緊湊。」

欣賞《O is for Opera!》親子音樂會,自然站在培育小朋友走入歌劇和古典音樂世界的起跑線。問到威爾斯國家歌劇院如何培育歌劇觀眾,Flatley認為必須要有長期的計劃及一定的承擔,每進入一所學校,教授小朋友歌劇,最少是五年。「我們希望讓歌劇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走出學校後,才會進入劇場欣賞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