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展覽登陸東京 「天下第二行書」和國寶級真迹應如何欣賞?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2019開年第一大展,當屬剛剛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的《顏真卿特展》。展覽還沒開幕就已經上了好幾次熱搜,各路人馬激烈討論,只因為其中的一件展品——「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文:成卿(一条)

整個展覽彙聚了177件中國和日本的書畫珍品,除了顏真卿早、中、晚期的書法代表作,宋四家「蘇黃米蔡」(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全都聚齊,八十年來以為早已毀於二戰戰火的北宋《五馬圖》第一次驚現,還有為真偽辯論了大半個世紀的「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一条攝製組獨家採訪了獲邀參加此次大展開幕儀式的月真法師,第一時間觀摩了全部展覽。在月真法師的現場解說中,我們不禁感歎,這的確是每一個華人有機會都該來現場體驗的展覽!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展覽第一天,早上9點,距離開館時間還有半小時,觀眾已經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外排隊等待。長龍一般的隊伍裡,有將近一半的人都是中國人。這次特展,是《祭侄文稿》第一次來日本。半年多以前,日本人已經公佈了這件展品將要參展。作品的局部被放大,印在了展覽海報最顯眼的位置上,下面清晰地標明了借展方是台北故宮。

展覽所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一条提供)

177件展品按照歷史朝代演進的順序劃分為六個篇章陳列。一共兩個展場,佔據了東京國立博物館整個平成館的二層空間,每個展場中展出三個篇章。一開始,介紹了中國書法從篆書、隸書到楷書的變遷,然後是安史之亂前後的唐代書法,以及顏真卿的書法。

第一展場以《祭侄文稿》做終結,穿過平成館的中央樓梯廳再進入第二展場的陳列。這一部分包括唐代書法在日本的接受情況、宋人對顏真卿的評價、顏真卿對後世的影響。可以說,整個展覽梳理了中國書法史,畫出了一條理解顏真卿的歷史文化地位的清晰脈絡。唐人崇尚王羲之,對顏真卿的重視不如後世。顏真卿地位的上升自宋人始。日本人把這次展覽直接命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可見其深受宋文化的影響。在他們眼中,顏真卿有着與王羲之並駕齊驅、乃至超越的地位。

整個特展裡,除了唐玄宗的《紀泰山銘》外,禁止普通觀眾對作品進行拍照。現場的管制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說到了嚴厲的地步,一旦拿出手機,展場中的工作人員便會走上前來制止拍照,或引導去一側的角落位置使用手機。展品都封存在玻璃展櫃中進行展覽,部分重要作品的高清放大翻印圖被掛在原作旁邊。所有的解說版上都配有日英中韓四國語言的解說詞。展方更為多個書法家有心地設計了可愛的人物形象配在解說板上。

展場外搭起了紅色醒目的特展文創區,展覽書作中截取出的文字做出了紙膠帶、明信片,筆記本,帆布包等文創產品,其中收納了所有展品的展覽圖冊最得觀眾歡迎,來來往往的翻閱者無數。

除去《祭侄文稿》,展覽展出顏真卿的作品共有26組,以及同時代的多位唐朝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等的代表作。也有宋、元、明、清以及日本受顏真卿影響的後世書家名作。展品中有從臺北故宮長途跋涉而來的懷素和尚的《自敘帖》,而褚遂良《孟法師碑唐拓孤本》、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等多件來自日本各大博物館的收藏。

展覽主辦方東京國立博物館更是拿出了本館多件「壓箱底的寶物」— 顏真卿《千福寺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及近八十年來、眾人都以為早已在二戰中被毀的北宋李公麟的《五馬圖》。

在第三章「顏真卿的活躍」裡,展品背後的展牆一律變為濃烈的紅色,表現出顏真卿表達自我情緒的書寫狀態。在王羲之的年代,書法重「韻」,崇尚自由、奔放的書風。初唐書法,進入一種規範的演變,及至顏真卿,又一次回歸到寫「意」、抒情。

《祭侄文稿》:嘔血瀝肝、千古絕唱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毫無疑問是這次展覽上最受關注的展品。它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排在第一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但是,《蘭亭集序》的真跡早已不存。對它愛不釋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它帶進了棺材,現世流傳的只有摹本。《祭侄文稿》則是書法家本人真正的手稿。

《祭侄文稿》寫於西元75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是顏真卿對在安史之亂中遇害的侄子顏季明的悼文。西元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亂爆發,河北諸郡紛紛倒戈,唯有文人出身的顏真卿率先勤王。他在安祿山勢力範圍的腹地集結20萬大軍,誓死不降。

(顏真卿《祭侄文稿》)

當時,顏真卿是平原郡太守,他的堂兄顏杲卿是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縣西南)太守,兄弟二人遙相呼應,牽制敵軍。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才十幾歲,常常在兩郡間往來,通報消息。沒想到第二年,叛軍史思明攻陷常山,顏季明被斬首,顏杲卿被肢解,顏氏一家30餘口被滅門。這件慘案發生兩年之後,顏真卿才有機會派人去河北為親人收屍。結果只找到了堂兄的一隻腳,和侄子的頭顱。他悲憤難抑,面對着侄子的頭骨,奮筆疾書,寫下了這篇名垂千古的《祭侄文稿》。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全文23行,269字(塗改30餘字),僅七次蘸墨,第一筆蘸墨後連寫53字,可謂激情洶湧,一氣呵成。顏真卿寫《祭侄文稿》的時候,只為了抒發心中悲痛,根本沒有把它當成一次創作。文字排布時疏時密,情緒激越的地方,行書直接變成了草書。寫錯的地方便隨手塗去,墨乾了也不管不顧,全文多次出現枯筆,更讓人感到悲壯蒼涼。

更令人唏噓的是,《祭侄文稿》並未為顏氏家族忠烈之舉畫下句號。26年之後,唐朝發生另一次叛亂,顏真卿已經74歲高齡,毅然前往叛軍陣營勸降。後來被叛軍吊死,享年76歲。《祭侄文稿》讓我們見到的,不僅是大書法家顏真卿,而且也是忠烈名臣顏真卿。不僅具有極高的書法價值,也是那段歷史獨一無二的見證。它後來進入宋徽宗內府,又被清宮內府收藏。如今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上一次公開展出已是十年前,2008年台北故宮的「晉唐書法展」。

展覽上,東京國立博物館給了《祭侄文稿》特別的待遇,將其放在單獨的展室內展出。為保護展品,除了指定媒體之外,參觀者不能拍照。展櫃上方配有高清翻印的圖像,空間頂上垂下數片約一人來高的紅綢,上印《祭侄文稿》墨蹟,書寫者所經歷的錐心泣血之痛讓看展覽的人感同身受。

(顏真卿《祭侄文稿》@一条提供)

關於為什麼一定要看原跡真品,「中國書法家啟功先生曾經講過,印刷和拍照時失去的東西就是書法最寶貴的部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所具有的正是印刷和照片所不能展現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學藝企劃部部長富田淳說。有人說這是一種「絕美經驗」,「這樣的審美經驗書家本人也無法再次重複,後來者的刻意『臨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十大國寶級書畫 現場觀摩

一、《五馬圖》——北宋 李公麟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古代書畫中,歷來宋代畫作稱絕,傳世的1200多件宋畫,件件是珍寶。《五馬圖》的作者李公麟,更是被推為「宋畫第一人」。《五馬圖》與範寬《溪山行旅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並列,是歷史上最出名的三件宋畫。它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每匹馬後有黃庭堅的題字,寫清馬的年齡、進貢時間、馬名、收在哪個馬廄等。

這幅畫自從民國初年被溥儀盜運出宮後,近百年來沒有人見過。據張伯駒記載,此畫流入日本,後來據說變成私人收藏,毀于二戰戰火。多年來,人們只能通過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黑白珂羅版印刷品來一窺它的面貌。

此次東京大展,《五馬圖》首次現身,位於展覽的第五章節「顏真卿在宋代的評價」中。我們驚喜地發現,此畫並不是完全的白描,而是「淺設色」。不僅人物有着色,第二、三匹馬也有着色。其中名為「好頭赤」的第三匹馬,馬如其名,全身充滿赤黃色。

顏真卿的書法大展中為什麼出現一件李公麟畫作呢?或許是跟畫後有黃庭堅和曾紆留下的兩段題跋有關。這件作品作為藏匿八十年不見的神跡重現人間,得之一觀皆是福報!

二、「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唐 懷素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懷素和尚的《自敘帖》是其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通篇為狂草,人稱「天下第一草書」(懷素《自叙帖》)

懷素和尚的《自敘帖》,也是十年未見的藏品。它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通篇為狂草,人稱「天下第一草書」。懷素學書法以勤奮着名,曾經遊歷京師,向顏真卿等高手請教。西元777年,懷素摘錄部分他人贈詩並且自敘生平大略,寫成《自敘帖》。

《自敘帖》在宋代相傳有三本,展覽中展出的台北故宮藏本是現今僅存的一卷,歷經各朝各代的公私收藏,在乾隆皇帝時收入清宮,定為「神品」。在過去的幾十年來,有關這件作品真偽的爭議從未停止,近代參與討論的學者,多認為《自敘帖》並非懷素真跡。台北故宮還曾請了日本的專家到場進行科學檢驗。

地位如此之高,爭議如此之多的不朽名跡,在中國書法史現存的名作中,很難再找出第二件。但無論是真跡,又或者是摹本,《自敘帖》都早已成為中國書法史中的一部分。中國古書畫鑒定的權威傅申先生曾經評論道: 「它仍然是懷素『狂草』作品的唯一『樣本』,是不可或缺的『狂草』代表作。如果沒了它,唐代的『狂草書史』將會蒼白無力,大為失色!」

三、《黃絹本蘭亭序》——唐 褚遂良 台北故宮博物院寄存

(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一条提供)

雖然王羲之《蘭亭序》已經在世間不得見,但好在唐太宗當年得到《蘭亭序》後命當朝的書法家勾摹了書本,因而留下了一些著名的傳世摹本,這其中褚遂良所摹的唐摹本格外珍貴。 而個性怪異,恃才傲物的宋代書法家米芾見此書作之後欣喜若狂,在卷後留下題跋。

按圖繼續看《顏真卿特展》中其他書法家的手筆▼

+4

文物交流的意義

這樣高規格的中國書法展覽在日本東京舉辦,網上爆發了不少諸如為什麼中國傳統的字畫拿去日本展覽,中國人書畫大家的真跡先被日本人看了的爭議。事實上,自古以來,中日兩國就保持着書法交流上的密切聯繫。唐朝佛教傳入日本,大量的出家人東渡後也把書法和繪畫作品帶去了日本,為中日書法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後,日本也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唐文化,平安時代更是日本書道史的黃金期。在這個階段,日本在吸收中國書法特點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湧現了像空海、桔逸勢等一批書法家。

其中空海曾來唐取經,學習王羲之、顏真卿的書法,他的成名書法作品《灌頂曆名》草稿,有着明顯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筆意。 展覽中專門開闢出第四篇章,展出空海、嵯峨天皇的作品,突顯了日本對唐代書風的理解。正是在中日文化不斷地交流中,書法藝術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業內專家告訴我們說,「這些展品的文化源頭,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只要做好保護,適當展出,對觀眾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東京國立博物館外觀(一条提供)

與月真法師的對話 談顏真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問:顏真卿的書法,在歷史上有什麼樣的意義?

答:顏真卿最為世人所熟悉的是楷書。學書法的人都知道,顏體是啟蒙。他44歲時寫下的《多寶塔碑》,從古至今都被作為正楷入門的範本。

顏真卿和柳公權並稱「顏柳」,來自宋代范仲淹的總結:「曼卿之筆,顏筋柳骨」。顏真卿、柳宗元、歐陽詢、趙孟頫並稱「顏柳歐趙」,從唐楷四大家的生平來看,歐陽詢最古,但是顏真卿的地位排在他的前面。而這次的展覽,不是一個顏真卿的個展,是一個中國書法史,以及中國書法史對日本影響的全方位梳理展。

問:顏真卿的書法為什麼能在後世獲得那麼高的評價?

答:兩方面原因。一個是他身出名門。顏氏一族,家傳有序。其祖先可上溯到鼎鼎大名的顏回,位居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首。南北朝時期誕生的《顏氏家訓》,號稱「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是中華文化歷史上第一部成體系的家教範本。顏真卿本人曾經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其次,我們常說「字如其人」。顏真卿的人品忠烈,非常受到後世讚賞。他不幸遇害後三軍將士為之痛哭,遺體後來被恭迎回朝,為表悼念,唐德宗廢朝五日,追贈其為司徒,諡號「文忠」。

+2

他寄情翰墨,書藝精湛,正書端莊謹密,行草奇絕生動,忠義之氣都橫溢於字裡行間,他的書風對後世影響深遠,在宋代最為顯赫,蘇黃米蔡都十分推崇。尤其蘇東坡,幾乎是不加掩飾的讚美:「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複措手。」、「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

問:您研習顏真卿的書法有什麼樣的體會呢?

答:我自幼習書時先接觸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因為結體規範,用筆整飭,凝煉,比較適合初學,後來陸續臨習過《麻姑仙壇記》,《自書告身貼》等,喜歡他的結體開闊,寬博,用筆沉雄,渾厚。

所謂「多力豐筋者聖」,用來形容顏書也是非常合適的。「顏體」的「筋」,不僅表現在楷書上,更在於顏真卿把「筋」貫穿於他的整個書法生涯,輻射於他的行、草、楷幾乎所有書體,而成為千古典範。除了技法上的學習,我更在意他由筆跡傳達出氣象,格局的宏偉。“筆所未到氣已吞”,這也是顏書最難,最高貴的地方。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