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設計師情迷香港街道美學 推動市建局保育中上環唐樓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在荷李活道向山上走,走進已活化成中環文藝地標的 PMQ,再乘電梯到達士丹頓街,對面馬路是一座光鮮簇新的住宅大廈。玻璃幕牆旁邊,有一條不太相襯的小巷,本以為是個棄置垃圾的位置,但小巷別有洞天——帶我來的荷蘭籍設計師 Sjoerd Hoekstra 說,這裏是他認為香港僅存最靚的地方之一。靚?靚的定義是什麼?「對我來說,街道的美感,來自它的真實性。」我抬頭看小巷,街道牌「華賢坊西」旁,一排沿斜坡梯級而建的三層高唐樓延綿至盡頭,寧靜樸實,卻也宏觀壯麗,猶如一場香港五十年代庶民建築展覽活現眼前。
文:陳嘉文
圖:黃寶瑩

Sjoerd 於1995年來香港,原本這顆東方之珠只是他從日本實習後回國的中途站,結果卻成了他落地生根的家。「我在荷蘭讀公共設計,工作了一段時間,看見有到海外實習的資助,於是就申請到日本。」實習過後,他被日本設計師每周工作六天半的非人生活嚇怕,打算回到荷蘭,中途停站香港,一見鍾情。「香港的街道充滿美感,這種美感來自人們的適應力,例如地舖門外總會看見遮篷、椅子、儲存雜物的各種方法,令這地方很有生命力、很有趣。我成長於一個所有事都談規劃設計的國家,香港卻讓我發現,這些人民自發的細小設計,原來也可以造就很好的公共空間。」

荷蘭籍設計師 Sjoerd Hoekstra 在1995年來香港,一直被香港充滿生命力的街道所吸引,認為華賢坊西是其中一個仍然很有美感的舊街道。

Sjoerd 起初住在大嶼山,後來搬到上環荷李活道附近,在堅道自立門戶,替不少博物館做大型的展覽設計,每天經過這裏不同的石級,看著不同的物件如何被打造出來。「不同的店舖,金屬、木行、印刷,只要走在街上就能看到這些。」或許因為是個設計師,比起在百貨公司或商場買有品牌的現成貨品,他更喜愛找街頭的工匠做他需要的物件,價錢相宜,還可以享受欣賞工匠用一雙手打造物件的過程。

「我的辦公室附近,有一個做金屬的工匠,會做冷氣機下盛水的鐵盆、做鐵信箱之類,兩年前我家煮食爐上的鐵架爛了,拿去請他幫我修理,才10元,半小時就修好。但這店最後還是捱不住結業了,現在已變成一間手工啤酒吧——沒錯,香港如今處處都有這種酒吧,而我再要找人做金屬的工作,就變成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保育方案讓市建局擱置重建

逐漸消失的,不止街頭檔販,還有他認為很特別的唐樓。「整個香港都是高樓大廈,唐樓雖然矮,而且空間很小,但唐樓獨有的地舖總是有不同的傳統文化在發生。」他說自己一直只是個觀察者,直至4年前到港大修讀建築保育碩士,才開始對唐樓有更好的了解,然後甚至在巿建局把華賢西里一帶劃為「H19」重建範圍時,替民間團體寫成有板有眼的保育方案,結果成功使巿建局擱置重建計劃,承諾保留所有唐樓。

H19 的範圍,亦稱為「卅間」,覆蓋士丹頓街、必列者士街、永利街、城皇街、中和里等,名字源自十九世紀這裏建了一列共30間樓房,二戰期間,整個卅間被夷平,戰後重建成現在的模樣,香港地圖上的「卅間」名稱亦隨之消失。因為同期重建,這裏一帶的唐樓都建於約五十年代,保留得最完整的,除了現已復修的永利街唐樓群,就是華賢坊西的這排唐樓。有別於大多的戰後唐樓,這排唐樓隱藏獨有的時代特色:由於建於1955年修改《建築物條例》之前,高度須顧及街道日照,所以只有三層高。「你仔細看建築物的高處,會發現外牆有些是斜建的,就是因為要讓陽光照進街道。」

在華賢坊西,一列沿石級而建的五十年代唐樓,現已人去樓空,巿建局承諾會保留復修

而雖然這排唐樓看上去有其統一的特徵,但其實分別由3個建築師所設計。「這些香港建築師的看家本領,就是按照地盤的小地塊、有限的可建面積、可建高度、建築法規和客戶有限的預算去靈活設計並創造最大價值。這導致了許多有趣的細節,例如錯層(split level)、置於天台的廁所和傾斜的、既不是牆壁也不是屋頂的立面等。」唐樓的外牆,現在仍可找到當年香港很普遍的上海批盪,和不少當時在摩登建築上常見的幾何設計。

街道格局承載香港文化

唐樓人去留空被圍封,無法進內看建築,Sjoerd 在小巷邊走邊說,承載香港文化的,還有這裏的街道格局。在士丹頓街再向上走,不論是經華賢坊抑或城皇街,都要走上長長的石級。「這裏是個行人區,不能以車代步,我們正是用很香港的方法活動——在美國,人人都駕車,若你走路,人們會認為你肯定有點問題;在荷蘭,人人都踩單車,一踏出家門就是騎上單車,到了目的地,除非是到巿中心購物才會走動一下,否則也是沒人會走路的;但在香港,人人都行路,由西營盤到中環,當然有人選擇搭巴士,但若你想走路,也是完全沒問題。」

只不過,一旦重建的話,這種格局肯定會被瓦解,為了「解決」居民的「不便」,唐樓換成大型屋苑、入口建在山腳、居民可以一條電梯直達山上。居民方便一點、街道整齊一點、物料先進一點,不好嗎?「當我們說公共空間設計,是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地方的用途、或者它的外觀,讓公眾都可以享用。但這裏並不需要這種重新設計了,街坊和居民早已定義了唐樓和地舖的『用途』,而且相處得很好。若真的重新規劃,在這裏安裝精緻的街燈、扭花的長櫈,根本與這裏的個性格格不入。」

+7

舊區更新要功能美感並存

「功能和美感是可以並存的,這才稱得上好的設計。若做出來的,只談美觀而沒有用處,我會說那就是醜陋,是浪費了心機、浪費了材料。」舊區更新或許無可避免,Sjoerd 亦強調自己不是反對新發展,只不過他認為在很多重建項目中,巿區的空間總是變得更差,原本佈滿地舖、很有活力的一列唐樓,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屋苑,行人在街道上看見的是什麼呢?屋苑的高牆,牆上總有各種不同功能但禁止擅進的機房門、垃圾房門、電壓房門。

「西營盤的第一街和第二街是個例子,街上原本有很多店舖,現在重建後,街道上變成一所大型超巿,和數間店舖。這種發展是在摧毀街道原有的特色。」他認為政府正在改善,不過至此已造成很多破壞了。「我們要好好從社會、環境、經濟角度理解過去的街道為何更加吸引,在發展時保留這種活力。」

【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殿堂級人物黃海,多個作品成為經典,我們一齊重溫當中佳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