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館餐廳|黃興桂、阮兆輝、李純恩的太平館故事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撰寫這本書的目的除了傳承餐廳的飲食文化之外,還希望讀者透過閱讀從而更了解中國歷史,增添大家閱讀歷史的興趣。豉油西餐作為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結合了中西方飲食,值得保存下去。經營餐廳對自己來說,不只是一盤生意,更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而自己亦身兼一份使命。
太平館餐廳第五代傳人、董事總經理徐錫安先生
+2

一間餐館,幾位名人,幾段香港歷史,交織出一場新書發佈會花絮。

位於油麻地的太平館餐廳,在發佈會當天如常營業,闢出餐廳幾桌空間舉辦發佈會,館內音樂並沒有停止播放,一如它仍在運行着的事業與故事;幾位名人都與廣播、娛樂有深厚淵源,他們分享時,聲量並沒有受太大影響,傳遞着的,都是他們與太平館餐廳的友誼。

太平館餐廳源自廣州,自1938年遷到香港,餐館足足有160年歷史,儘管曾受戰爭影響,還是沒有一天停運。活動由太平館餐廳第五代傳人、董事總經理徐錫安首先發言。

香港專欄作家李純恩亦有分享——

自己第一次步入銅鑼灣太平館餐廳是許多年前的事,當時對瑞士汁炒牛河(兜亂)的印象一試難忘,後來認識徐生後,才逐漸感受到餐廳豐厚的歷史。自己去年送了一幅字給太平館餐廳,可解讀為——太平館餐廳見證了風雲一百年的歷史際會,而人亦無法脫離人間煙火,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人間共享太平。這就是『風雲際會百六載,人間煙火享太平』的意思。
李純恩

資深體育界人士黃興桂,在書中的序文有提到太平館稱得上是「神奇、頂級、超卓」,這話來自他十多年前某次評述球賽時,鏡頭不斷重溫謝拉特四十碼世界波的評語,自此亦成為許多觀眾與網民形容人物與事情的諺語,更是一眾香港人的共同回憶。

自己五代以來在太平館餐廳用餐,遠至祖父一代,在餐廳用餐對家族來說也有傳承的意義,自己在餐廳常常與不同的人偶遇,亦非常欣賞徐先生努力經營餐廳,維持多年不變的食物質素及服務態度,每每步入餐廳,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黃興桂

黃興桂與太平館有說不完的故事,提到他成長階段的回憶,非常深刻。至於粵劇名伶阮兆輝亦有到場支持與分享——

九月八日在太平館餐廳油麻地分店(九龍油麻地茂林街19-21號)舉行了《盛世太平——太平館餐廳的百年印記》新書發布會。左起:李純恩先生、黃興桂先生、徐錫安先生、阮兆輝先生(照片由明窗出版社提供)
很難得出席這次的活動,太平館餐廳是自己師父麥炳榮經常到訪之地。在一九八四年,師父約自己來太平館飲茶,本以為是普通見面,結果在師父移民後,這次聚會竟成為最後一面。來活動場地見到徐先生展示了許多私人珍藏,即使自己做戲行這麼久,也沒有收藏戲票的習慣,也很難像徐先生這般隨時翻出私人珍藏,感覺很珍貴。
阮兆輝

徐錫安在導賞環節時,分享一批從不同途徑得來的收藏品,除了館內既有保存的1950到1960年代的太平館餐具、餐牌外,還有一批舊報紙、舊雜誌刊,部份展品由內地尋得。他特別提到太平館火柴盒上的電話號碼,在沒有手機的年代,太平館成為許多食客的聯絡處,不少明星名人與熟客,都會在固定時段光顧,於是他們的朋友,如想聯絡他們,都會打來太平館。

太平館保存着的記憶,現在都成為文字,記錄在案,靜待讀者逐一重溫。

(綜合報道)

徐錫安《盛世太平——太平館餐廳的百年印記》,由明窗出版社提供

【延伸閱讀|細閱歷史寫書整理記憶|尋書筆錄

始終關乎時代,也關乎香港文化。城市的更替並非一朝一夕,從一家百年老店去側看豉油西餐的發跡史,對我們了解本土歷史也十分重要。為人熟悉的港式豉油西餐廳,至今剩餘不多,太平館餐廳是其中一家。創辦於一八六〇年,先在廣州太平沙發跡,及後輾轉開業至香港,成為本港著名的豉油西餐廳。巨型梳乎厘、瑞士雞翼均由太平館首創。作者徐錫安有意為餐廳著書立說,僅僅希望能夠以文字傳承祖業故事,同時將太平館這座歷史舞臺所見證過的大小事件,流傳下來。徐錫安甚至遠飛至美國各大學圖書館尋找史料,這種認真、嚴謹對待歷史的態度,令我難忘。
《盛世太平——太平館餐廳的百年印記》編輯葉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