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娃安娜貝爾.影評】恐怖懸疑氣氛上乘 今年為止最佳恐怖片!

撰文:李美
出版:更新:

要說今年上映的恐怖片,《詭娃安娜貝爾:造孽》(Annabelle:Creation)可以說是暫時為止的年度代表作。本片營造恐怖懸疑氣氛上乘,加上導演處理劇本上比以前更成熟,效果比前一集理想得多。

近年荷里活拍恐怖片,不再濫拍殘殺類型,連環殺人狂魔的故事逐漸減產;反之,老派的宗教、倫理式的拍法重新「reboot」,著重氣氛的刻劃,少了大灑血漿,《驅魔人》、《凶兆》等等便為此中經典——《詭娃安娜貝爾:造孽》正正屬於這類「復古」式恐怖片。

《詭娃安娜貝爾:造孽》正正屬於這類「復古」式恐怖片。(Annabelle Official Facebook Page)

《詭屋驚凶實錄》(The Conjuring)無疑是個優異作品,並成功衍生出外傳電影來,包括本片前一集、2014年上映的《詭娃安娜貝爾》。所謂「詭娃」,乃源於《實錄》兩位主人翁、即驅魔人華倫夫婦處理的其中一宗「邪案」,這隻名為Annabelle的手工製洋娃娃,被視為邪靈附身,不幸的事總會圍繞它發生。雖然,它僅在該片曇花一現,惟觀眾卻對此印象深刻,於是片商便瞄準添食,一而再地開拍「詭娃」系列。《詭娃》首集的時間線是在《實錄》之前,述說另一個家庭撞邪的經歷,只是主要的「邪物」變成了「詭娃」本身。

以戲論戲,首集「詭娃」電影雖然票房不俗,但效果可謂比原本系列失色;不過,來到今次續集,由《切勿關燈》(Lights Out)導演大衛桑堡(David F. Sandberg)接手,質素終於有所提升,而編劇Gary Dauberman所寫的劇本,亦終補回「詭娃」存在由來的空白。

前作劇本不太理想的地方是,雖然電影刻意營造不少驚嚇位,但做法略嫌低手,突如其來的聲效、黑暗之中的鬼魅乍現,可能會有一時的震慄效果,但是沒有紮實的故事鋪墊,劇本處理比較面譜化,加上角色處理很典型,劇力相對平淡,懸疑氣氛不能與恐怖位相輔相承,以致整體效果平庸失色。

+8

本片劇本比前作出色的地方,在於作了一個完整鋪墊。「詭娃」究竟怎樣出現?背後作祟的又是甚麼?這道力量又有多大的恐怖力量?這些疑問,都可吊住觀眾的懸念,為後來的恐怖感帶來上佳心理效果。此外,導演在今齣作品也使用了看家本領,如有看過《切勿關燈》短片、長片,大概知道導演擅長燈光處理,在黑暗中打出有層次的燈光,用色相對考究,鬼魅出現其中,自然倍加震慄--簡而言之,他是以畫面、燈光、佈置取勝的導演,本片的恐怖場面就調度得宜,效果頗為凌厲。還有的是,不以帶來恐怖效果為主菜的配樂,也是觀眾不可忽略的「欣賞點」。

總體來說,《詭娃安娜貝爾:造孽》是編劇、導演、燈光等皆處理得非常出色的作品,三者互相配合,令整體效果發揮出上乘水準。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乃女孩進入「不准進入的房間」(《詭娃安娜貝爾:造孽》(Annabelle:Creation)劇照)

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乃女孩進入「不准進入的房間」,偶然打開了藏著「詭娃」的小櫃,首度與「詭娃」正面交鋒,其恐怖就堪稱一針見血。這段戲幾近沒有甚麼對白,「詭娃」只是平靜地「坐下」,但依靠前半部分的劇情鋪墊,加上那模仿月光或外面光暈照到的燈光,打在「詭娃」身上,即時令它身上瀰漫著一股邪氣。這場戲雖然簡單卻十分有力。

事實上,作為全片的標誌性角色「詭娃」,於電影前半出現次數不多,但每次都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一切,都是歸功於劇情的有力鋪墊。關於「詭娃」的背後種種,當然不宜太快解答。電影前大半,故事以一班孤兒進入大宅為切入點,修女、神父、女孩們先遇見大宅主人夫婦,只是各自帶出了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有所失落的背景;但隨著「詭娃」與女孩們、修女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角力」,加上懸念的一步步鋪排,電影不單沒有出現後勁不繼的情況,甚至可說是劇力愈來愈強。電影片長109分鐘,大約70多分鐘都是鋪排懸念,許多細節位都會令觀眾好奇是甚麼一回事,好像若隱若現的大宅女主人、「詭娃」身處的位置、大宅男主人的奇怪反應,等等;對於這一系列疑問,均在最後半小時裡猶如骨牌倒下,恐怖氣氛及懸疑解謎雙管齊下,令人大呼過癮。

本片的劇本處理相對前作較為細緻,電影的解謎頗具說服力,而且不僅有恐怖的設定,更有一定的感人效果,筆觸出乎意料地細膩。本片將家人離去的不捨之情,化為一個失控的恐怖設定,當中透出的邪氣令人心寒,背後動機其實令觀眾黯然、揪心,成功牽動到觀眾的情緒,且也倫理及宗教意味甚濃。

而作為前傳電影,本片恰如其份地駁合了上一集「詭娃」電影,令兩套戲做到連貫、統一,沒有尷尬的犯駁位;導演處理本片劇本,也比自己兩套《切勿關燈》理想,不會只著重驚嚇位,而欠缺完整的故事、背景。

本片的演員演出平穩,惟更突出的始終是編導。《詭屋驚凶實錄》中的邪惡修女,稍後都會如本片系列一樣,拍攝外傳電影,觀眾可以拭目以待。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