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窮朋友.富朋友》:影響男孩友誼的,不是貧富關係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浩庭

筆者鍾愛小朋友主演的電影,所以留意到正在做特別放映的《窮朋友.富朋友》便對電影有一定期待。描寫兩個男孩友誼的故事令筆者想起米高歌治的《兩個沸青去旅行》(Microbe & Gasoline),不過今次《窮》片的導演依拿沙殊不僅在表現男孩的友誼跟純粹,還透過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逼不得已,以及上一代人如何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可能有觀者看畢後會認為電影在表現一種貧富家庭子女之間的友誼,一如電影中文譯名直接把兩個朋友貼上窮與富的身分,然後用間隔號分開。但亦如英文譯名《Little Men》,Jake跟Tony兩個大男孩就只是好朋友,沒有區間,在外內向的兩種孤獨中,他們終於找到支持對方夢想的知心好友。當然無可否認貧富在片中算是一種對比的設定,但要留意Jake的父母不只一次表示他們的事業跟經濟狀況都絕不如表面上的理想。所以片中上一代的糾紛影響男孩友誼,筆者眼中多半不是貧富關係,是現實條件與大人作出抉擇而生的影響。

中文譯名雖為兩位男孩貼上窮富身分,但戲中的二人就只是好朋友,沒有區間。(《窮朋友.富朋友》劇照)
+8

筆者起初看其中一兩幕時腦內也閃過勢利一方在地價膨脹的時刻逼走經營不善但滿載回憶的小店,因為被動一方的失落叫人容易代入。但其實故事安排了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逼不得已,然而這不是單向的,這包括了Jake的家庭,因此淡化了前者單向的被逼,形成了一種充滿無奈的矛盾。這份無奈正如Jake父親說,可以的話他也不想事情發展如此,可以的話他應早些把情況告訴Jake,但大家都清楚現實並沒有那麼多「可以的話」。而且大人之間所謂的談判其實並沒有出現過,要不就是一方發怒,要不就是另一方作出不痛不癢的說教,而雖然能理解Tony母親的情況,但如果事情她早就料到,何不試想其他辦法或其他未來的可能,而不只是抽煙跟逃避。

回到兩個男孩身上,與《兩》片有些相似,一動一靜,Jake文靜愛畫畫,總被同齡認為奇怪和像女孩,而Tony則外向好動、簡單直接。從他們身上看到兩種典型以及家庭對小孩成長的影響。有母親安排一切的Jake雖然一心一意於畫畫,但對於其他很多事情,需要作決定的事情都是不知道、不清楚。而Tony則對自己父親、對自己目標都有清晰的想法,可能因為父親長期在外的關係而相當獨立,又會在適當時候成為母親依靠。兩個男孩互相了解對方的興趣,延續彼此想像,經歷青澀的失落,電影中的鏡頭運用雖然平實,但觀眾隨著兩人一同在路上飛馳的鏡頭,那個時刻就只是一同向家的方向飛馳而已。

特別要講的是Tony一角,小演員渾身是戲,把角色演得相當有魅力。片中可見編劇跟導演的用心,刻劃出Tony在家中說話語氣的放任,跟他在外成熟的談吐形成有趣的對比,這不僅是Tony,是很多孩子有趣的一面。Tony有着小孩成長過程中的成熟,同時帶着小孩率性而為的稚嫩,而且是個耐心的聆聽者、學習者,細節令Tony一角變得非常立體,雖然片中多用Jake的角度令他更像是主角,但Tony確實相當出眾。

另外有一場戲,在車裡Jake的父親受不了Jake跟Tony一直作出沉默的控訴,指責他們沒有想及別人感受,又表白大人也會因做不到心目中的自己而沮喪。筆者認為這是最精彩的一幕,筆者甚至期待Tony會反問Jake父親又有否想過他倆的感受。最後Tony依然沒有說話,只是笑了一聲,鏡頭也沒有向Tony,這一笑便顯得更為諷刺。比言語更貼近小孩會作出的反應,正如他們生氣而作出沈默一樣,令人有回憶之餘更反思到底我們又有否去理解小孩們的感受。

《窮 》特別地方在於小孩到大人都適合觀看,而觀眾可代入小孩,也可代入大人,雖然筆者略嫌兩位母親角色刻劃不夠細膩,但上下兩代的平衡在片中已經做得相當理想,也讓人憶起那些不知所終的友誼了。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