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權司機.影評】對於具備合理道德觀的人,電影不會令你失望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應該是巧合。《逆權司機》一開場,已經覺得電影跟香港人有著密切聯繫。明明講述南韓的光州事件,關香港人什麼事呀?男主角宋康昊一路駕駛的士,一路哼著趙容弼名曲《短髮》,但如果你是年齡接近四十的香港土生土長,肯定會在腦海中浮出譚詠麟《火美人》的歌詞。「在某處,我碰到過,舞姿好比火花的一個火美人。」林振強填詞的作品,收錄於1985年《愛情陷阱》專輯。個人認為《愛情陷阱》是香港史上最流行的歌曲,結合二次創作的惡搞歌詞,滲透力比後來的《每天愛你多一些》更勝一籌。何況,1985年正是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之後,是極為重要的分水嶺。《愛情陷阱》,代表住香港的最高峰。

【編按:以下內容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個人認為《愛情陷阱》是香港史上最流行的歌曲(《愛情陷阱》MV youtube截圖)

出現這一個巧合,很難不把《逆權司機》往後的劇情額外賦予另一層聯想。以下劇透,強烈建議先看電影,只要你是一個具備合理道德觀的人類,也保證電影不會令你失望。不想將電影過份神化,劇情描述一個只著重個人生活的小市民,被捲入跟極權統治者對抗的事件當中,本來獨善其身,漸漸良知覺醒,仗義出頭。古今中外,都不知出現過多少次。即使《逆權司機》拍得充滿戲劇性和娛樂性,例如一臉稚嫩的學生上一幕在唱歌娛賓,下一幕便生死存亡,煽情十足;又例如的士司機們個個奮不顧身,在緊張關頭螳臂擋車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也讓人看得熱血沸騰。正常來說,畢竟屬於看慣看熟,不可能看得我淚流滿面。這齣電影,是有點反常。

我嘗試歸納出三處反常的地方。第一,宋康昊的演技實在好得太誇張。整齣電影,都以他的視線出發,由一開場,身在漢城(即現今首爾),見到學生示威,一味埋怨學生搞事,阻住搵食,覺得後生一輩不懂安份守己,覺得祖國已經對待國民不薄;到中段,看著光州市民跟軍隊衝突,仍然抱著花生友心態,一心完成工作便收錢走人;到親眼目擊血腥鎮壓後,在明哲保身與對得住良心之間掙扎。宋康昊演出來的層次和感染力,是那種在散場後幾日,想起片段,仍然忍不住想哭出來的厲害。尤其推介他在離開光州時,身處麵店,聽見無知食客對事件評頭品足,他不忍細聽,用極速將麵吃完,打算快快離開,回家跟女兒團聚,偏偏接觸到光州特產的味道,舊事湧上心頭,不知如何是好。零對白,但宋康昊的眼神、表情、動作,超越文字和語言。一個人的演技,把電影昇華到另一個層次。

宋康昊的演技實在好得太誇張。(《逆權司機》電影劇照)
+6

第二,故事跟記者有關,我好歹也當了十幾年記者。的士司機的工作,其實是運送德國記者前往光洲,再運送該記者出境。記者如何千方百計採訪、拍攝、紀錄,當然重要,但因為記者來自外地,有能力去到自由的日本再把事件如實報導,令的士司機的工作變得尤其重要。因為,其他記者連如實發表的途徑也沒有。電影有一幕,光州本地的報館記者把自己反鎖在印刷廠,報紙正在印刷中,報館的老闆與軍隊竟然破門而入,阻止將真實情況公諸於世。老闆還振振有詞:「你知唔知唔聽政府話,報館就無運行,無生意,就會執笠?」然後,電視台播出的新聞,將手無寸鐵的市民描述成暴徒,軍人才是受害者……對於這一幕,你是否記憶猶新?對照一下今日的傳媒生態,不用荷槍實彈去威脅,單單掟出一招廣告封殺,已經足夠影響傳媒取態有餘。看電影時,坐在我身邊的,是一位曾經在電視台工作的記者。那一幕,看得她飲泣,中間夾雜難過、無奈,也憤怒。

記者來自外地,有能力去到把事件如實報導。(《逆權司機》電影劇照)

第三:主角是一名的士司機,也有很多配角是的士司機。他們義助弱勢的學生,沒有自私地抱怨交通大受影響繼而影響生計,所以需要殺無赦。的士司機呀,你還記得香港的的士司機曾經同樣團結同樣熱心參與政治嗎?不過,他們不是駕駛的士保護學生,是駕駛的士撞向學生……有時真會懷疑,即使光州事件不幸地在香港重現,也會有超出想像的人數鼓掌慶賀,還嫌殺得不夠多不夠快。《逆權司機》中,大部份軍人都奴性大發或獸性大發,盲目地執行不應執行的軍令,就只有一個中士,還懂得按照人性去做事。在香港的警隊,會有這一個人嗎?有的話,又是什麼下場?一早說過,很難避免把額外的聯想放在《逆權司機》上。正如,大陸的老一代也很難不期望終有一日會有中國導演光明正大拍出天安門事件。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