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你的名字》拍荷李活真人版 美式 「崩壞」在所難免

撰文:泰倫西
出版:更新:

近日有傳美國將開拍日本著名動畫《你的名字》的荷李活真人版,引來一眾日本動畫或文化愛好者的哀號。這絕對不是第一次,而大家也知道這次也不會例外:心愛的動畫或角色又將被美國佬「玩壞」。二戰後,日本與美國由敵人變為朋友,雙方在經濟文化上的關係可謂「過從甚歡」。

不過對於美國人而言,東洋文化卻有如外星文明,不可理解。尤其是日語發音對他們來說更是特級頭痛。早期不少日本品牌為了打入美國市場,不得不將原來的名字改成一個美國人易發的名字。例如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日本品牌「Canon」,原名為「觀音」(日本發音:Kannō,原本英文拼字為Kwanon),為了令美國人看來親切一點而將拼音改得比較「英文」。而「Sony」更直接把整個名字換掉:其原名為「東京通信工業」(簡稱:東通工;日文發音:tōtsūkō),原來是製作錄音帶起家;根據「Sony」的企業歷史簡介,為了打入美國市場,以「聲音」的拉丁文「Sonus」為基礎,轉寫成「Sony」作為新名字。

去年新海誠《你的名字。》大賣,經常傳出宮崎駿因而受到刺激,其實票房再勁仍難以打敗《千與千尋》。(網上圖片)
+7

1970年代以後,美國人漸漸發現不少日本產品的確有其優勢,開始引入它們。但美國人始終不習慣日式發音和文化,故此除了日本人自己為了打入美國而主動配合外,美國人也主動開始「美國化」這些日本產品。「Capcom」經典遊戲「街頭霸王」為不少香港人所熟悉。假如玩的是美版的話,會發現當中一些招式名稱甚為奇怪:例如「a-ball-get」、「all-you-get」和「tektek-ball-get」等令人一頭霧水的招式名。其實原版都是「有文有路」的招式名稱:分別是「波動拳」(hadōken)、「昇龍拳」(shōryūken)、「龍捲旋風腳」(tatsumaki senpūgyaku)。

往後,美國人繼續輸入各種日本軟性產品,但卻又要將其重新包裝成一種美國大眾文化的外貌。除了上述的街霸外,還有90年代美版的恐龍戰隊「Power Ranger」也大受歡迎;而近年美版的「叮噹」更改變了角色們的日常習慣,如叮噹最愛吃的食物由銅鑼燒轉為pizza等等。在眾多輸入產品當中,「受災」最嚴重的可謂電影類。1998年美國公司接拍東寶經典名作《哥斯拉》(吳爾羅),大膽地改編為荷李活美式怪獸片,引來一眾原作擁躉一片哀號,最終該片的怪獸主角更被拒絕承認為「哥斯拉」,成為系列黑歷史之一。近年不少有荷李活真人版的日本人氣作品如《龍珠》、《死與生》(DoA)等,基本上一致錄得劣評如潮,相信不少人都心有餘悸。

美版街霸招式名「a-ball-get」、「all-you-get」和「tektek-ball-get」等令人一頭霧水。(youtube擷圖)
《龍珠》真人版劣評如潮。(《Dragonball Evolution》電影劇照)
+17

所以《你的名字》要改拍成荷李活真人版,其優劣可能是見仁見智,票房也難以就此斷言,但毫無懸念必定會進行一輪美國化工程。相比之下,香港為了應該叫「叮噹」還是「多拉A夢」、叫「比卡超」還是「皮卡丘」卻一直被日本母公司領着鼻子走,估計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在美國。除了因為美國人就是自我中心,喜歡「自把自為」外,也是因為他們掌握有可以將文化再詮釋和再包裝的任性本錢。

任天堂網站「寵物小精靈」的中文名稱。(任天堂)
(《激嬲女朋友,佢叫我扮比卡超同佢溝通》Youtube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