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形水.影評來稿】艱難時刻的童話故事 隱藏在背後的仇恨解藥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藍汐

從威尼斯影展上獲得金獅獎,到即將角逐13項奧斯大獎,《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一直是受到熱捧的話題之作。主角沒有對白的無聲演出,60年代的美蘇冷戰背景,跨越種族的人獸愛情故事,種種元素都令人想一探究竟。當然,正如導演吉拿域戴拖路(Guillermo del Toro)上一部奧斯卡電影《魔間迷宮》(獲得07年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化妝、最佳藝術指導3個獎項),童話只是表面的包裝。《忘形水》的真正內涵,是一粒化解仇恨的解藥。

其實我們都有溝通上的障礙

在國家、種族、膚色、能力、性別、性取向等差異下,事實上我們都有溝通上的障礙,不能互相理解,甚至彼此仇恨。就像電影中,因失聲不被聆聽的女主角Elisa;因性取向被吐棄的畫家Giles;因膚色被看低的黑人女工Zelda;因動惻隱之心而被拋棄的蘇聯間諜Dimitri;甚至是因一次過錯而失寵的美軍上校Richard,都是社會上因缺乏溝通而誕生的悲劇人物。

當面對這些所謂的可憐人,我們又能否以平等眼光看待,給大家一個溝通的機會?(《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劇照)
+7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電影初段用了不少的篇幅描述女主角Elisa和其他角生的日常生活。一板一眼的規律,日復一日的孤獨,與背景中的冰冷色調互相呼應。令筆者嘆息的是,如無意外,這種了無生氣的生活即將會是他們人生的全部。其實他們都缺乏一個被理解的機會,只能披著一副看似機械的皮囊,戰戰兢兢在周遭的目光下生存著。

幸好,生活中總是充滿意外。急於向國家再次證明自己的上校Richard,從亞馬遜河捉來一隻人形水怪,帶到Elisa工作的實驗中心準備解剖。水怪無法和人類對話,孤獨一人的身影與Elisa自己何其相似。正因如此,兩位失去聲音的角色打破種族語言的層層隔閡,由吃雞蛋開始,努力學習溝通,互相理解,情愫更由此而生。

導演吉勒摩戴托羅說:「對我來說,最美麗的地方是裡頭每一個可以說話的角色,事實上都有和外界溝通的障礙,然而片中唯獨兩個不會說話的角色,卻能在靜默中美好地對話。」(《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劇照)

互相理解,勇敢追求自己的情感

然而,現實很殘酷,不論是政治上,種族上等,一切的因素都阻止Elisa與水怪的愛情。甚至是最親近的畫家Giles及黑人女工Zelda,當初也是極力反對女主角的人怪戀。此時支撐著女主角的,便是與自己內心的溝通。正如女主角說:「If we do nothing, neither are we.(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也不是人。)」。除了與別人溝通,更要與自己溝通,勇敢追求自己的情感,才是真正生活的開始。

衝出死板的生活,等待女主角的便是轟烈的愛情故事。亦正因女主角的勇敢堅持,感染了畫家Giles和女工Zelda的友愛,感染了蘇聯間諜Dimitri的良知,才令拯救水怪得以成功。四位處於低層邊緣的人互相溝通,直面自己最真實的內心,為愛共同創造一部童話歷險。相信無論結果如何,他們的臉上的喜怒哀樂,都見證著這段經歷的美好。

(《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劇照)

仇恨的解藥

導演吉勒摩戴托羅說:「這部電影是在講如何跟另一方取得連結,你知道的,要有同理心,關於我們需要彼此存活下去的概念,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一開始撰寫劇本時,將它取名為『艱難時刻的童話故事』,因為我認為這正是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天的解藥。」

無論是冷戰時間,或是現今社會,世界仍存在因各種歧異。各自封閉的內心只會令仇恨有增無減,誕生更多像女主角一樣的社會邊緣悲劇。希望在《忘形水》的愛情童話背後,每一位觀眾都能找到這個時代的解藥,勇於溝通,互相理解。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