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影評來稿】內地票房破二十億,誰還在乎香港市場?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張少鵬

英雄亦會落淚,戰爭並沒有贏家。回放上一年《戰狼2》吳京的蘭博式(Rambo)的單槍匹馬,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紅海行動》中並沒有出現,相反,只有殘酷、血腥的畫面。戰士們即使再勇猛,亦必然會倒地離去,過程揪心而且充滿著無奈。即使任務完成,亦不可能安然歸家。相對比《戰狼2》,《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更能抓著真實,因此,才能拍出感動人心的故事。

電影總是充滿巧合,真實來得駭人。《紅海行動》受真實事件產生靈感,儘管在劇情受到不少批評,比如戰爭的兒戲、一國介入他國並發生多宗槍殺事件、在他國發動了戰爭,種種劇情如果放在真實的外交情況來看,確實是不可思議,比干涉他國內政更為嚴峻。但是,對於《紅海行動》的這種批判確實是有點多餘,第一、這是一套電影,本身已經是「造夢」的工業,又不是紀錄片,並不需要尋求事事真實;第二、對比荷里活的戰爭電影,其劇情的狗血已經是人盡皆知,而且亦充斥大量不必要的歧視及刻版印象,但最終還是羸得不少掌聲,是外來品更勝一籌,還是自始至終的不願接受自己的來源地?第三、比較亦需參照物,對比《戰狼2》同樣的戰爭大片,《紅海行動》確實更為貼地,最少,它表現了英雄是會死去的;即使蛟龍突擊隊如何英勇善戰,也都難逃傷亡。

+3

電影激發愛國精神,自說自話不如銀幕表現;過度表達效果欠奉,穩中求勝更具效用。《紅海行動》及《戰狼2》有著多處相同之處,比如開場的海戰、結尾的坦克大戰;在開場的拯救人質中,可見兩套電影都表現出超凡的實力,不同之處在於個人與團隊。《戰狼2》的吳京從故事開始便勇猛無敵,挑戰海盜只需單槍匹馬,而且毫髮無損;《紅海行動》蛟龍突擊隊隊員們共同合作,更顯「團結就是力量」的老話,更具說服力。在結尾的坦克大戰,《戰狼2》同樣表現出個人力量無限,相反,《紅海行動》表現出戰士的勝利仍然與天時、地利、人和很有關係(如果沒有沙塵暴,估計取勝不了)。對比抗日神劇所換取大媽們的一眾喊好,年青一輩的愛國精神難以從浮誇的劇情中獲得,透過使用不同媒體,故事貼地,對於知性的年青一輩相信宣傳效果更佳。

愛國主義與本土特色,主要市場還是次要位置?《紅海行動》在內地將有望衝破三十億人民幣的票房,其成就不容置疑。不少的評論卻認為在港的票房相信一般,對此亦表示內地電影未能在港引起熱潮。坦言,若仍然抱持著本位主義評論電影,相信價值不大,由於個人刻版因象對電影評價產生偏誤,確實令人婉惜。當內地的電影已經賣得滿堂紅的時候,誰還會在乎區區數百萬人的市場。若然將電影行業仍然以本位主義作出評論,只會瞎子摸象,看不清事實。

《戰狼2》劇照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