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荷里活】與韓國影評人對談:那些年吹到韓國的「港流」

撰文:關銘麟
出版:更新:

今時今日韓流當道,電視台都在黃金時間播放韓劇,韓星到訪之處定必萬人空巷。
時光倒流到八、九十年代,在韓國卻是「港流」當道。早前韓國人熱捧的劇集《回答吧1988》,重溫不少集體回憶,當中主角們在電視機前收看《英雄本色2》的情節,可謂港產電影輝煌時期的最佳見證。
發哥周潤發的飲品廣告、哥哥張國榮的舞蹈,曾風靡不少韓國少女,不少韓國大媽因發哥而學廣東話、來香港旅遊,與今天香港的哈韓族無異。

韓國電影雜誌編輯朱晟徹最喜歡張國榮。
「現在去韓國的戲院,不是韓國電影就是荷里活電影,當年都是一樣,就是香港電影及荷里活電影兩個選擇。」
朱晟徹
韓劇《回答吧1988》描述80年代的韓國,當中包括收看香港電影的情節。(劇集截圖)

韓國電影雜誌Cine21總編輯、40歲的朱晟徹,熱愛香港電影,八、九十年代上映的香港電影他幾乎都看過,那年代每星期差不多每周有兩套港產片上映,韓國電影並無人氣。

當年南韓最賣座的港產片有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及《天若有情》,電影賣座,連帶港星人氣高企,擔任廣告代言人、綜藝節目的常客。

朱晟徹個人最喜歡哥哥,特別是王家衛筆下、哥哥百變的形象。

「與發哥、劉德華比較的話,哥哥的角色是較多元化的,《阿飛正傳》的一分鐘朋友、《春光乍洩》的愛與分離,兩者都很有魅力,王家衛是最能把張國榮百變形象呈現出來的導演。」

因為寫香港電影,他跟發哥、劉德華做過訪問。

「唯獨哥哥沒見過,亦永遠沒有這個機會,覺得有點遺憾。」

哥哥自殺的新聞,到現在韓國人仍然形容為「謊話」,難以置信,月初哥哥離世13周年之際,《星月童話》亦都再度在戲院放映,讓影迷們懷緬這位巨星的風采。

他熱愛香港電影熱愛到一個程度,寫了兩本以香港電影為主題的書,一本走訪香港電影的拍攝場地,另一本叫《那些年我們愛過張國榮》,紀錄張國榮的一生。

那些年港產電影最大賣點,是呈現出一種老香港情懷,恰到好處,實而不華。他來香港走訪拍攝場地,中環畢打街、石板街、半山電梯、尖沙咀鐘樓等,感受電影氣氛。

「去到有一種很熟悉的感,原來大部分都在香港電影裡看過,有時我為了找拍攝場地,會定格仔細去看,尋找當中的線索。」

這應該是香港當年的「軟實力」,香港電影開啟了他們認識香港之門,帶動觀光產業、提升知名度,是我們曾輸出過的文化,這不正是韓國政府現在推銷韓流的策略嗎?

「港流」持續到九十年代末,隨著韓國電影興起,港產片的氣勢亦大不如前,唯獨成龍及周星馳是這年代韓國人最熟悉的名字。

「其實很愛看周星馳的電影,不過他的笑話比較本土,不懂廣東話的韓國人難以有共鳴。」
韓國版《無間道》海報

至千禧年代,在韓國引起哄動的只有《無間道》系列,朱晟徹認為港產片近年著重技巧多於故事。他反問我,這是否跟中國資金有關?

「從前香港電影都很樸實,有很吸引的說故事技巧,電影裡所描寫的情懷都很細膩。現在的香港電影太過追求視覺效果、太多特技,太多枝節,技巧蓋過了故事。」

韓國人跟香港人一樣,懷緬當年的港產電影,《回答吧1988》播出後,韓國掀起舊電影重新上映潮,香港代表作有《英雄本色》及《無間道》。

我對「香港文化」這詞語有點陌生,原來八、九十年代港產片盛載的香港情懷、那些年我們出過的巨星,在韓國人眼中是「香港文化」的象徵,去年發哥擔任 MAMA 頒獎嘉賓不無原因:一代 icon 對一代 icon

最後我推介他看最佳電影《十年》,告訴他香港電影人,仍然為港產片另一個春天而努力。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