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炫舞場】完全唔合格的舞蹈劇場

撰文:藝文記
出版:更新:
呢一刻幾個朋友心結未解,充滿怨懟,下一刻冰釋前嫌,互勵互勉,真係「還未決裂已和好」,近乎每一個轉捩點,作品都唔駛經過醞釀,隨時眨一眨眼,劇情都已經發生驚天動地的轉變……野心又大、班底又勁,好似講到萬勿錯過咁,但係!
藝文記
《炫舞場》官方宣傳海報

繼續「藝術大爆炸」之旅,上次睇過表面平平無奇,實際內有乾坤的《FOLK-S,明天你還愛我嗎?》,今次再睇另一個舞蹈作品《炫舞場》。

藝術節落重本 自家製舞蹈劇場

未講作品本身之前,首先要講少少背景,《炫舞場》可以話係今年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唔係話因為印到一街都係海報傳單就係重頭戲(呢個反而可能反映到,某一階段節目票房唔掂,所以加大力度救亡,不過呢個又係另一話題,有機會先再講),而係因為節目係由香港藝術節自己擔當監製,屬於藝術節的「自家品牌」,反映著整個節的個性、特質。

相反其他外購節目,在依家全球化、商業化的藝術市場運作中,主要就係用錢,或者加埋人脈就會成事,香港可以做,同樣深圳、上海、台灣,以及新加坡等等,人人都可以做,咁啱你去其他地方旅行工幹,都有機會睇番同一個節目,雖然時空會有唔同,不過單係藝術內容,整體上都係一致的。

例如被譽為「歌劇女神」的俄羅斯女高音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剛剛在香港藝術節獻出了第一個亞洲演唱會(「首個亞洲演出」亦當然成為了藝術節的宣傳重點),其實三月頭在香港演出完,佢同團隊三月底已經飛到台灣,在台灣國際藝術節上演了亞洲巡迴的另一站,正正就係一種「呢度睇唔到,另一度可以睇番」的演出。

除了自家監製之外,細心睇返整個製作,都可以知道主辦單位對《炫舞場》的重視,例如將作品安排在葵青劇院演藝廳上演,須知道呢個場地係香港依家數一數二的大場,唔計因為其他製作同行政需要而扣起的座位,每場可以容納多達889位觀眾,今次仲要一連十場咁做,規模之大,冠絕本地藝壇,同時票房壓力都唔會細。

俾返少少參考大家,香港三大舞團之一的城市當代舞蹈團,上年年底就在同一場地做過舞蹈劇場《孤寂》,由本地舞壇大師黎海寧,夥拍涉獵寫作、插畫同音樂等跨媒體創作的英國藝術家彼得小話(Peter Suart)聯手打造,作品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名著《百年孤寂》(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為靈感,一度引起藝壇哄動。

不過就算非常叫座,《孤寂》前後都不過只係做了兩場,所以去為一個作品排上一連十場的葵青劇院演藝廳檔期,香港藝術節的野心實在明顯不過。

《炫舞場》官方劇照

創作質素唔係睇班底嘅

今次呢個作品,係結合街舞同劇場於一身的「舞劇」(根據官方宣傳,直接叫做”Dansical”,即係相對於音樂劇"Musical"的一種形式),同時班底方面,結集了幾位行內非常有名的創作人,編舞係電影《狂舞派》(三年前的一部香港電影,同樣以舞蹈為主題)的舞蹈總監麥秋成。

至於編劇導演,分別係鄭國偉同鄧偉傑,前者作品包括香港話劇團「社會現實系列」《最後晚餐》和《最後作孽》,後者最近就執導過羅冠蘭主演的翻譯劇《心靈病房》(Wit),觀眾反應都係非常唔錯。

野心又大、班底又勁,好似講到萬勿錯過咁,但係!

創作始終唔係計數,就算1+1+1都好,結果隨時都係1,甚至細過1。

終於講返節目本身,兩個鐘頭入面,接近一個鐘頭十五分鐘都係舞蹈場面,除了開場同結尾的「騷Quali」大舞,中間仲有一連串小舞,有的推進劇情、有的表達情緒,其餘就係無舞跳的戲劇部分。

除咗勁舞就乜都無

作為一套「舞劇」,有舞當然無問題,就算舞好多,都唔特別構成問題(多而唔夠精彩,同埋只顧『演嘢』先係問題……),問題反而出在戲劇部分,在餘下的四十五分鐘入面,故事情節堆砌刻意、人物性格空洞無味,呢一分鐘家姐狠批細佬只顧實踐理想,自私任性,下一分鐘家姐即刻出現一百八十度劇變,驚覺自己原來都係有夢未尋,改為全力支持細佬。

呢一刻幾個朋友心結未解,充滿怨懟,下一刻冰釋前嫌,互勵互勉,真係「還未決裂已和好」,近乎每一個轉捩點,作品都唔駛經過醞釀,隨時眨一眨眼,劇情都已經發生驚天動地的轉變;講開劇情問題,寫寫下先發現,原來一直無講《炫舞場》到底講咩,其實一句可以講完:主角為了學舞,過程排除萬難,最後完滿結局。

《炫舞場》官方劇照

上面所講的,嚴格上已經算係「戲劇分析」,不過就算唔用呢個框架去審視作品,《炫舞場》有一個問題仍然好礙眼,甚至較之前所講的「戲劇分析」問題更大,就係作品充斥住好多令人睇到打冷震的價值觀。

要數最致命的一個,亦都即係整個作品所謂的「戲軌」:「我要跳出個未來,我可以點?」係咪覺得熟口熟面?係,因為上面講過果套幾年前的電影,已經講呢樣嘢(「為了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係咪有人講過就唔可以再講?唔係,但你至少都要搵到自己方法去講,否則亦未必需要你執人口水尾。

具體上,嗰個所謂「我可以點?」的掙扎,具體呈現在「讀書」同「跳舞」之間的兩難全,同時「尋夢」同「顧家」,又必定產生衝突等等。

如果只係一個初高中學生主理的節目,處處出現呢一種毫無深度的二元對立,大家或者都可以勉勉強強接受,但係如果係一個國際大都會大型藝術節的「自家品牌」創作,如此水準,就真係令人覺得 好 得 人 驚!

全晚浸淫在一種過度典型的價值觀入面,睇住全無合理建立的淺薄劇情同刻板人物,無論場面點樣多元化,舞台、燈光、音響技術水平有幾高,偏偏就係搵唔到片刻的觸動。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