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完文化博物館,跟着莫奈去日本

撰文:查映嵐
出版:更新:
無論是看風景還是看畫,大原美術館和Pola美術館都非常值得參觀,最重要是人流並不多,可以清靜地看畫。作品本身是美學經驗的重要部份,卻不是全部,觀賞的環境也相當重要,擠迫與吵鬧都足以嚴重地干擾、折損觀賞的經驗。試問現在除了羅浮宮的職員和保安,還有誰可以好好地看《蒙娜麗莎》呢?
查映嵐
莫奈《春天的吉維尼》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相片由法國五月提供)

香港文化博物館的莫奈展〈他鄉情韻〉引來媒體爭相報導,開幕後出現的惡搞臉書專頁「網上情韻」亦得到網民垂青瘋傳,莫奈成了一時熱話,連李慧琼都話要去觀摩一下。印象派可能是世界上最廣泛地受歡迎的藝術流派,一眾畫家之中又以莫奈知名度最高,也最受喜愛,雖然只有區區17幅畫作,掀起熱潮亦是理所當然,倒是可以猜猜看總參觀人次會否超越前年的吉卜力手稿展?

法國人日本人 同樣為印象派瘋狂

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莫奈畫展網站(網上擷圖)

有識之士此時當然又要出動,第一時間數落香港人毫無藝術鑑賞力可言,只知為名畫家趁墟。可是為莫奈瘋狂的又豈止香港人?我去過最大的莫奈展是2010年在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Grand Palais),那次展出超過160幅莫奈畫作,堪稱超大型展,就算是在法國也被視為年度盛事,連時任總統薩爾科齊都在圖錄裏加上一筆。預售門票早早售罄,要看展只能去排隊買即日門票,印象中我從清晨7點一直排了三四小時才能進場,與似乎不特別喜歡排隊的法國人一同被困人龍中,無計可施。題外話,展覽網站還在運作中(www.monet2010.com),這很可能是地球有史以來最靚的展覽網站,不看走寶。

在歐美以外,日本人對於印象派也相當狂熱,年前曾去過巴黎的橘園美術館(l'Orangerie),明明已經在開館前1小時到場,卻赫見人龍已經繞到美術館旁的花園轉角,前前後後大部份是亞洲面孔,而且幾乎清一色在說日語,印象特別深刻。

日本浮世繪 遠渡重洋影響莫奈梵谷

眾所周知,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發展跟日本頗有淵源。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開始接觸浮世繪,186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尤其重要,當年首度有日本館,展出的浮世繪造成哄動。莫奈也曾到訪萬國博覽會,其後迅即購入200多幅日本版畫,包括20多幅葛飾北齋作品,掛滿他在吉維尼的房子。

葛飾北齋浮世繪作品《冨嶽三十六景》系列--《神奈川沖浪裏》(網上圖片)

除了莫奈以外,馬奈、竇加、梵谷等畫家都有收藏浮世繪作品,數年前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梵谷書信手稿展更曾展出畫家臨摹歌川廣重的畫作。由於這一批藝術家熱衷於參照浮世繪的技法,一些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繪畫在取材和構圖上都富於日本風味。

當年收藏家觸覺 成就今日日本擁可觀藏品

除了因文化碰撞而產生互通的美學脈絡,在明治維新後,日本與西方的接觸大大增加,赴歐學習的人也漸多,部份如松方幸次郎、兒島虎次郎等在歐洲大量搜集藝術品,包括當時最前沿的作品,今天日本的印象派收藏如此可觀,主要也是多得那一代日本收藏家的敏銳觸覺。

畫家兒島虎次郎在他的贊助人大原孫三郎支持下,買下莫奈、雷諾瓦、馬蒂斯、高更等藝術家超過100件的作品,如今都收藏在岡山縣倉敷的大原美術館

此外位於箱根的Pola美術館亦收藏大量莫奈、雷諾瓦、竇加、羅丹作品,算是後印象派的塞尚、高更、梵谷、秀拉、馬蒂斯,以至再後來的康丁斯基和畢加索作品都可以在那裏看到。

依河川而建的倉敷有點像舊時蘇州,寧靜古樸。(網上圖片)

美術館結合自然景色 清靜地看畫看風景

這兩座美術館的位置都非常好。依河川而建的倉敷有點像舊時蘇州,寧靜古樸;Pola則位於箱根山下的伊豆國立公園森林中,建築大半嵌入地底,地面的部份則以玻璃建造,結合周遭自然景色的美術館本身就很美麗。

Pola美術館位於箱根山下的伊豆國立公園森林中。(Pola美術館facebook相片)

無論是看風景還是看畫,大原和Pola都非常值得參觀,最重要是人流並不多(至少我去的時候是如此),可以清靜地看畫。作品本身是美學經驗的重要部份,卻不是全部,觀賞的環境也相當重要,擠迫與吵鬧都足以嚴重地干擾、折損觀賞的經驗。試問現在除了羅浮宮的職員和保安,還有誰可以好好地看《蒙娜麗莎》呢?

不過,綜觀日本以至全世界,我以為觀看莫奈的最佳場所,是直島的地中美術館。展示策略其實像巴黎橘園的莫奈廳,就是用巨型睡蓮圍繞你並淹沒你的感官。但安藤忠雄蓋的美術館更勝一籌,大房間從地面到天花一片雪白,完全寧靜,幾乎無人,屋頂注入剛好足夠的自然光,四面是巨幅的睡蓮,帶來的顫動近於神跡。喜歡莫奈的話,真的應該挑一個非假日甚至非藝術祭節期去直島跑一趟。

在安藤忠雄設計建造的地中美術館,莫奈作品《睡蓮》的展覽廳。(地中美術館目錄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