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罪人

撰文:鄭敏
出版:更新:

如果中國內地只有假貨才是真,那麼在香港生活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
有振奮人心熱血賁張的事,往往就有突破人類邏輯極限,或極其荒誕,或痛心疾首,或值得嗤之以鼻的事,
每每只能聽些好歌慰藉一下疲憊的心靈,譬如這一首:

《斯德哥爾摩情人》,收錄於陳奕迅 2013 年大碟《The Key》中,C.Y. Kong 作曲、林夕填詞。(官方MV擷圖)

與小說同名 內容卻風牛馬不相及

安布埃羅的同名小說。(Amazon)

先談歌名,非林夕首創,出自智利作家羅伯特安布埃羅(Roberto Ampuero)筆下的《激情三部曲》小說系列,首部曲同樣叫作《斯德哥爾摩情人》,是集亡命情殺、懸疑偵探於一身,發生在斯德哥爾摩的迷離故事。但回到歌曲內容,坊間一直以來的討論卻與小說設定風牛馬不相及。

首先,歌曲裏的「斯德哥爾摩」並非在講瑞典那個首都,而是指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種被害者同情施害者、對之產生感情甚至幫助施害者的情結。

非一般情歌 棉裏藏針代表作

其次,縱橫詞壇近 30 年的林夕,亦乖乖的在後面加上「情人」二字,好讓這歌順理成章成為一首哪個樂壇都容得下的情歌,但又不失為林夕典型情歌糖衣包裝棉裏藏針系列代表作之一。

如你以為這首歌是講 Eason 的一個異國情人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情人,而是一個因為害怕空虛孤獨而甘願受虐戀摧殘的人。在這個基礎之上,林夕更提供了一個新觀點,且看全篇歌詞的最後一段:

別喊冤 別叫屈 別訴苦
在這宗慘案 全賴我忍受 才令你享受
我是同謀 絕對是同謀

即使是沉默的被害者,都是帶罪的同謀。你可能會說,對被害者不施予同情,反而加以指控,也太過不近人情吧?

《斯德哥爾摩情人》官方MV擷圖

助紂為虐 罪無可恕

蒙在鼓裏,被虐待被剝削,固然情有可原;但其實自知身受其害,不阻止不求救,相反更樂於享受歹徒的肆無忌憚,甚至進而將視若無睹變成為助紂為虐,又有多無辜呢?

在一個 New Balance 可以抄襲新百倫、iPhone 6 可以抄襲一部寂寂無名中國手機的國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偏偏在仍然信奉自由民主的最後陣地,竟然有喉舌顛倒黑白,講出比當事人更清楚的所謂來龍去脈,如「與妻兒不和,在港居住困難,求公安幫助」、「自願軟禁」、「涉捲挑色糾紛」等等,老實說,仲難聽過粗口。

被虐者可以是無辜,但如果身受其害卻沒竭力抵抗,反而但求自保狗仗蝗勢,就肯定是墜落的斯德哥爾摩罪人。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